[实用新型]一种转向梯形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3356.6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3885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叶厚斌;郑开淼;张义有;罗小珍;陈建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7/16 | 分类号: | B62D7/16;F16C11/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4 | 代理人: | 林志峥 |
地址: | 366000 ***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转向 梯形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配件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转向梯形结构。
背景技术
前桥是传递车架与前轮之间各向作用力及其所产生的弯矩和转矩的装置,前桥一般采用整体式结构的转向梯形,即空间四连杆机构,包括转向梯形臂、转向横拉杆和车桥主梁。转向横拉杆的两端上与转向梯形相连的接头为球头销结构,转向梯形臂主体上设有与球头销相适配的通孔,转向梯形臂与转向横拉杆间通过球头销铰接固定。
为了减少配件储备成本及管理成本,不同轴距的车型普遍采用相同的前桥,导致内外轮转角不协调,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以及转向不足或转向过度等问题。而在仅调节转向横拉杆长度的情况下,转向横拉杆长度的伸长和缩短会导致前桥的车轮前束值偏离设计值,从而破坏了设计的四轮定位参数,同样会造成轮胎的异常磨损,也会影响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因此,有必要寻求一种在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的前提下对转向梯形的尺寸进行调节的转向梯形结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了上述缺陷,提供一种转向梯形尺寸可调节的转向梯形结构。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转向梯形结构,包括转向梯形臂和转向横拉杆,所述转向梯形臂包括转向梯形臂主体,所述转向横拉杆包括球头销,所述转向梯形臂还包括调整片和紧固螺母,所述球头销的上部为圆柱,下部为圆锥,所述转向梯形臂主体上设有与球头销的下部相适配的通孔,所述球头销穿过通孔后用紧固螺母固定,所述调整片固定在通孔与球头销之间,所述调整片、通孔和球头销的下部的锥度相等,所述通孔上端的半径、调整片上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上端的半径相等,所述通孔下端的半径、调整片下端的半径和球头销下端的半径相等。
进一步的,所述紧固螺母与转向梯形臂主体间设有限位垫片。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上设有转向梯形臂主体的限位座。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的高度等于通孔的深度。
进一步的,所述调整片的个数为偶数个。
进一步的,所述球头销的下部的锥度为1∶6-1∶10。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球头销、通孔和调整片的锥度、上下端的半径参数一致,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就可以实现转向横拉杆距离的调整,操作简便且稳固;便于汽车厂根据生产车型的轴距调节转向梯形尺寸,不影响汽车的四轮定位参数,保证汽车的直线行驶性能;结构简单,现有配件的通用性高,改造成本较小,易于加工,开发成本较低。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剖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剖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的调整片的结构示意图(图中a表示调整片的厚度尺寸,h表示调整片的高度尺寸)。
图4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梯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L表示未调整调整片前转向横拉杆的长度)。
图5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梯形结构结构示意图(图中L+2a表示调整调整片后转向横拉杆的长度)。
图6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未调整调整片前的局部A处的放大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调整调整片后的局部B处的放大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转向梯形结构的转向梯形臂主体的结构示意图(图中m表示通孔的深度)。
标号说明:
1-转向梯形臂;2-转向横拉杆;3-限位座;4-限位垫片;
11-转向梯形臂主体;12-调整片;13-紧固螺母;14-通孔;21-球头销; 121-第一调整片组;122-第二调整片组。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构造特征、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详予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孔、球头销和调整片的锥度、半径的参数一致,通过调整调整片的装配位置,就可实现球头销中心轴位置的快速、稳固偏移,从而实现转向横拉杆长度的调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重汽集团福建海西汽车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3356.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商用车电动助力转向器及控制装置
- 下一篇:一种制动器及其转向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