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模块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4682.9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1251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5 |
发明(设计)人: | 刘崇汉;朱晓峰;范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7/00 | 分类号: | H02J7/00;H02J7/02 |
代理公司: | 重庆中之信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0213 | 代理人: | 涂强 |
地址: | 401120 重庆市渝***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充电 直流 输出模块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充电桩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模块。
背景技术
现有的充电桩直流输出电路中的元器件都是零散布置,不具有模块化布置的功能,在装配时每个模块中的元器件都是独立装配,所使用的元器件都是流水线式装配,待上一元器件装配完后再进行下一元器件的装配,装配效率低、装配时间长、工人劳动强度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所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模块,解决了现有充电桩中直流输出模块内元器件布置零散、安装不便的技术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的技术方案:一种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模块,其特征在于:所述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安装板上的BMS电源、泄放电阻、熔断器、多组绝缘子、铜排、直流继电器、分流器、直流电能表、中间继电器、接线端子、断路器构成并上下位布置后呈矩形状;所述安装板为由侧板和底板构成的L形结构,底板上与侧板相对的一侧与基板连接;
所述泄放电阻与接线端子对角设置在侧板内侧,所述泄放电阻位于侧板一角靠近底板的边缘位置处,接线端子位于侧板与泄放电阻对角的位置处;
所述直流电能表通过固定架固定在两组绝缘子之间,BMS电源固定在侧板上边缘与固定架之间,中间继电器固定在靠近接线端子的一组绝缘子上方并与其连接,直流继电器固定在BMS电源下方两组绝缘子之间,所述断路器位于底板上中间继电器外侧。
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装配效率高,将元器件上下位布置,使得直流输出电路中的元器件布局紧凑、体积小、巧妙。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交流输入模块和直流输出模块连接布置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参见图1、图2,一种充电桩的直流输出模块,所述直流输出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安装板上的BMS电源35、泄放电阻、熔断器38、多组绝缘子36、铜排、直流继电器、分流器37、直流电能表39、中间继电器30、接线端子34、断路器33构成并上下位布置后呈矩形状;另外,所述安装板为由侧板31和底板32构成的L形结构,底板32上与侧板31相对的一侧与集成交流输入模块的基板20连接;再有,所述的多组绝缘子36为四组,每两个上下连接的绝缘子36形成一组;其中两组绝缘子36位于底板32远离交流输入模块的一侧,另外两组绝缘子36位于底板32上靠近底板32另一侧边缘的位置处,四组绝缘子36呈对角布置,其中相对的两组绝缘子36之间高位连接熔断器38,另外两组相对的绝缘子36之间低位连接分流器37。所述泄放电阻与接线端子34对角设置在侧板31内侧,所述泄放电阻位于侧板31一角靠近底板32的边缘位置处,接线端子34位于侧板31与泄放电阻对角的位置处。所述直流电能表39通过固定架40设置在两组绝缘子36之间,BMS电源35固定在侧板31的上边缘与固定架40之间,中间继电器30固定在靠近接线端子34的一组绝缘子36上方并与其连接,直流继电器固定在BMS电源35下方两组绝缘子36之间;所述断路器33位于底板上中间继电器30外侧。元器件之间上下位布置,使得直流输出模块体积缩小,同时也不影响元器件之间的布置及连线,集成后的直流输出模块结构紧凑。
所述的集成交流输入模块包括由集成在同一条形基板20上的漏保断路器21、交流接触器24、多组第一绝缘子25、相邻的第一绝缘子25之间设有第一铜排26、置于第一绝缘子25上的防雷器23、三相进线排22组成并直线形布置后呈条形状;参见图2,其中,所述三相进线排22位于基板20一端的边缘位置处,漏保断路器21位于基板20另一端的边缘位置,所述第一绝缘子25固定在基板20上靠近三相进线排22的位置处,所述交流接触器24固定在漏保断路器21与第一绝缘子25之间。直线式条形集成,元器件安装快捷,整个模块装配方便,元器件布置的顺序便于元器件之间走线,集成后的交流输入模块结构巧妙,走线方便、整洁。
集成后的交流输入模块与集成后的直流输出模块连接后成L形结构,整流模块位于壳体内交流输入模块与直流输出模块形成的空间内。交流输入模块、直流输出模块分别集成设置后再装配,交流输入模块、直流输出模块内的元器件均分别单独集成,在生产时,可以同时对交流输入模块、直流输出模块分别集成安装,无需分别逐次安装,缩短的劳动时间,提高了装配效率。
最后说明的是,以上实施例仅用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而非限制,尽管参照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详细说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应当理解,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修改或者等同替换,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宗旨和范围,其均应涵盖在本实用新型的权利要求范围当中。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未经重庆国翰能源发展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468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