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陶瓷锅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5998.X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6172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3 |
发明(设计)人: | 苏银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苏银杰 |
主分类号: | A47J27/00 | 分类号: | A47J27/00;A47J36/02 |
代理公司: | 泉州市潭思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21 | 代理人: | 姚婉莉 |
地址: | 362599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锅壁 新型陶瓷 下边沿 本实用新型 不易变形 厨房用具 导热效果 逐渐变薄 上边沿 陶瓷锅 壁厚 手把 破损 传递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一种新型陶瓷锅,属于厨房用具,其包括锅壁、连接在锅壁上的手把和连接锅壁下边沿的锅底,所述锅壁的壁厚从上边沿至下边沿逐渐变薄;该结构的陶瓷锅具有传递热量快,即导热效果好,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不易开裂破损的优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厨房用锅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新型陶瓷锅。
背景技术
厨房中用于炒菜的锅通常都是金属材质制成,金属锅通常都是模具压制成型,可塑性有限,因此常见的锅壁厚都是比较均匀的,或是很厚,或是较薄,厚的又较为沉重,导热速度较慢,需要消耗较多加热能源,薄的承重又容易变形,强度较差,使用寿命较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新型陶瓷锅,生产时可塑性较好,导热速度快,结构强度较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新型陶瓷锅,包括锅壁、连接在锅壁上的手把和连接锅壁下边沿的锅底,所述锅壁的壁厚从上边沿至下边沿逐渐变薄。
所述锅壁的上边沿设有可加强结构强度的第一凸环。
所述第一凸环向锅壁的外表面凸出。
所述第一凸环的截面呈圆形。
所述锅壁从上边沿至下边沿分为三段,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的壁厚从上至下为一致的壁厚,所述上段与中段之间在锅壁外表面形成台阶结构,所述中段至下段为逐渐变薄不形成台阶结构。
所述锅壁连接把手的部位向锅壁的外表面凸出增加厚度形成连接块,所述连接块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壁厚的连接通孔,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通孔将手把锁固在连接块上。
所述锅底的厚度从中心至边沿逐渐变厚。
所述锅底的边沿下表面凸设有第二凸环。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的锅为陶瓷材质,生产时可进行具体的结构形状塑造,相比采用金属材质制成的可塑性较好,且陶瓷的导热效果也较好,上述陶瓷锅的结构具有传递热量快,即导热效果好,结构强度好、不易变形,不易开裂破损的优点。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新型陶瓷锅的截面结构示意图。
图中:
锅壁1;连接通孔11;第一凸环12;连接块13;
手把2;锅底3;第二凸环31。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进一步解释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来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详细阐述。
本实用新型公开的一种新型陶瓷锅,如图1所示,包括锅壁1、连接在锅壁1上的手把2和连接锅壁1下边沿的锅底3。锅壁1与锅底3为一体成型锅体结构的陶瓷,锅壁1连接手把2的部位上开设有多个贯穿壁厚的连接通孔11,通过连接件穿过连接通孔11将手把2锁固在锅壁1上(如螺丝钉直接螺合在手把2上或螺栓与螺母配合锁固)。锅体结构在陶土塑形过程中直接成型,陶土相比金属塑形更容易,生产成本更低。
本实施例中所述锅壁1的壁厚从上边沿至下边沿逐渐变薄,即锅壁1整圈厚度从上往下逐渐变薄;进一步可如图中所示,所述锅壁1从上边沿至下边沿分为三段,依次为上段、中段和下段,所述上段的壁厚从上至下为一致的壁厚,所述上段与中段之间在锅壁外表面形成台阶结构,所述中段至下段为逐渐变薄不形成台阶结构;该结构的锅壁1下部的厚度相比上部的较薄,这样有利于更好的传递热量,有利于使用时烹煮更快速,还有,锅壁1上部沿整圈较厚,有利于锅壁1上开口弧度形状的稳固和增强强度,这里说明一下,锅壁1的内表面通常是为圆滑过渡,烹煮使用时较为方便,清洗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苏银杰,未经苏银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599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