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机械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09205.1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293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阳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和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5F5/00 | 分类号: | B25F5/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蔡碧慧,邓星文 |
地址: | 2262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充电 工具 电池 机械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机械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充电工具(例如电钻等)常通过电池包提供电能,以方便于日常使用。在充电过程中,充电工具常放置在电池包上,但常容易出现充电工具与电池包松脱的现象,从而给使用者造成诸多不便。而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常在充电工具上设置有连接结构,但往往会造成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连接操作较为繁琐费时。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机械连接结构,其可使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连接操作较为简单快捷,而且,还可减少充电工具与电池包松脱现象。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形成在电池包上的嵌入部、形成在充电工具底部上并用于罩设于嵌入部外的罩体;所述嵌入部上设置有定位块;所述定位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槽;所述定位槽的顶壁位于嵌入部的上方;所述罩体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朝向罩体内延伸并用于嵌入定位槽内的定位凸起部。
所述定位槽的顶壁的内侧与嵌入部的下边缘之间的距离为7.4-7.9mm。
所述嵌入部的两侧壁之间的距离为59.5-60mm。
所述定位块的其中一端形成为第一端,并设置有贯穿定位块顶面的安装槽;所述定位块的另一端形成为第二端,所述定位槽贯穿第二端的端面,形成为第一开口;所述安装槽内活动穿设有限位件;所述限位件与电池包之间安装有弹簧,所述弹簧用于提供将限位件向上顶推的弹力;所述罩体的顶壁设置有供限位件顶端嵌入的嵌置槽。
所述限位件还设有露出于电池包外并位于充电工具外的按压面。
所述罩体的底部呈敞开状;所述罩体的空腔贯穿嵌置槽所在的一端的端面,并形成为供嵌入部经过的第二开口。
所述罩体的第二开口位于罩体上远离第一开口的一端。
所述嵌入部远离限位件的一端面与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为86.25-86.75mm;所述定位块远离限位件的一端面与限位件之间的距离为62.94-63.44mm。
所述罩体上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定位块上设置有供限位块插入的限位槽;所述定位块上还设置有插装柱,所述罩体上设置有供插装柱插入的插装槽。
所述罩体的两侧壁分别用于与嵌入部的两侧壁相靠贴。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在使用时,将定位凸起部对准定位槽,并将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相对推进,使得定位凸起部嵌入定位槽内,罩体罩设于嵌入部外,从而可简单快捷地实现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连接,有利于节省时间;而且,通过利用罩体罩设于嵌入部外,定位凸起部嵌入定位槽内,还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以减少充电工具与电池包松脱的现象。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嵌入部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5为图4的侧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电池包的结构示意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另一罩体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0、嵌入部;20、罩体;21、第二开口;22、限位块;23、插装槽;30、定位块;31、定位槽;32、第一开口;33、限位槽;34、插装柱;41、定位凸起部;51、限位件;52、按压面;60、充电工具;71、嵌置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
如图1-5所示,充电工具与电池包的机械连接结构,包括形成在电池包上的嵌入部10、形成在充电工具60底部上并用于罩设于嵌入部10外的罩体20;所述嵌入部10上设置有定位块30;所述定位块30的两侧均设置有定位槽31;所述定位槽31的顶壁位于嵌入部10的上方;所述罩体20的两侧壁均设置有朝向罩体20内延伸并用于插入定位槽31内的定位凸起部41。具体的,所述罩体20的两侧壁分别用于与嵌入部10的两侧壁相靠贴。
在使用时,将定位凸起部41对准定位槽31,并将充电工具60与电池包相对推进,使得定位凸起部41嵌入定位槽31内,罩体20罩设于嵌入部10外,从而可提高两者连接的稳定性,以减少充电工具60与电池包松脱的现象;而且,还可使充电工具60与电池包的连接操作较为简单快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和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未经江苏和晖电动工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0920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手摇工具
- 下一篇:一种旋转传输的金属件抽检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