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正压输送系统的除反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0144.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2763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袁永明;沈楠楠;张红燕;马晓飞;贺艳辉;龚赟翀;王红卫;代云云;袁媛;施珮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 |
主分类号: | B65G53/16 | 分类号: | B65G53/16;B65G53/34;B65G53/36;B65G53/46;B65G53/58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32200 | 代理人: | 邵骅 |
地址: | 214081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正压 输送 系统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正压气力输送设备配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正压输送系统的除反气装置。
背景技术
气力输送是利用气流的能量,再密闭管道内沿气流方向输送颗粒物料,是流态化技术的一种具体应用。正压气力输送是用高于大气压力的压缩空气推动物料进行输送的,一般气力输送设备包括气源部分、料仓部分、下料机及加速室,气源部分产生的高于大气压的气体通过输气管与加速室连接,加速室上面安装下料机和料仓,物料通过下料机落入加速室从而实现物料的输送。但是由于下料机结构的限制,其密封性能并不能达到完全密封的要求,高压气体通过下料机往料仓泄露,容易在下料机与料仓之间形成高压空腔,导致下料不顺畅甚至出现无法下料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可实现疏散泄露的气体以消除高压空腔的用于正压输送系统的除反气装置。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用于正压输送系统的除反气装置,连接上部料仓和下料机,包括上部料仓连接口、下料机连接口和物料通道,所述上部料仓连接口处具有物料通道隔断槽;其特征在于:所述物料通道一侧设置有料气隔断,所述料气隔断延伸至下料机叶片上方,于物料和叶片之间形成空腔,用于分离物料和气体;所述空腔内设置有回气接口,所述回气接口连接回气管,用于释放高压气体。
其进一步特征在于:所述料气隔断包括横向隔断和纵向隔断,所述横向隔断安装于物料通道隔断槽下面,所述纵向隔断与横向隔断连接并延伸至下料机叶片上方。
进一步的:所述上部料仓连接口、下料机连接口分别为圆形法兰和方形法兰。
优选的:所述物料通道隔断槽开槽于圆形法兰上。
所述回气接口位于所述空腔侧边,所述回气接口连接一定长度延长管,所述延长管末端为螺纹结构,用于连接回气管。
所述回气接口位于圆形法兰和方形法兰之间,所述延长管与所述纵向隔断垂直安装。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分别采用圆形法兰和方形法兰连接,方便适用于不同接口的料仓和下料机;在上部连接法兰上设有物料通道隔断槽,方便设备维护时截断物料通道;通过纵向隔断和横向隔断与下料机叶片形成空腔用于分离物料和气体,并通过回气接口将泄露的气体输送至料仓顶部,用于平衡料仓与下料机之间的压力平衡,消除反气,提高下料机下料效率。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内部结构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中,10、所述除反气装置,11、法兰固定孔,12、上部圆形法兰,13、物料通道隔断槽,14、物料通道,15、下部方形法兰,16、回气接口,17、料气隔断,18、空腔, 20、上部料仓,21、排气口,22、料仓内壁,23、回气管,24、料仓接口、30、下料机, 31、下料机叶片,40、加速室,50、隔断闸片。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说明。
图1-图3为一种用于正压输送系统的除反气装置,包括物料通道隔断槽13、料气隔断17及回气接口16,物料通道隔断槽13用于插入隔断闸片50,关闭物料通道14;料气隔断17延伸至下料机叶片31上方,于物料和叶片之间形成空腔18,用于分离物料和气体。回气接口16位于空腔18侧边,其连接一定长度延长管,延长管末端为螺纹结构,用于连接回气管23,释放高压气体。料气隔断17包括横向隔断和纵向隔断,横向隔断安装于物料通道隔断槽13下面,纵向隔断与横向隔断连接并延伸至下料机叶片31上方。延长管与纵向隔断垂直安装。
除反气装置10通过上部圆形法兰12与上部料仓20连接,同时通过下部方形法兰15 与下料机30连接,通过法兰固定孔11固定。回气接口16通过回气管23与上部料仓20 连接,回气管23的排气口21固定于上部料仓20的料仓内壁22上。下料机30与加速室 40连接,用于将物料与高速气体混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未经中国水产科学研究院淡水渔业研究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0144.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