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1317.0 | 申请日: | 2017-05-0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00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殷德军;朱德意;陈昊 | 申请(专利权)人: | 无锡南理工新能源电动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M6/50 | 分类号: | B62M6/50;B60L7/10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合诚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46 | 代理人: | 文芳 |
地址: | 214100 江苏省无锡市锡山区安***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动 助力车 节能 防滑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动车节能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动技术的发展,以车载蓄电池为驱动动力的电动助力车逐渐深入人们的生活。由于具有节能、环保、轻便的特点,我国近年来电动助力车的制造与使用数量呈现快速增长趋势,一定程度上改善了城市的空气与噪声污染问题。
随着技术的发展,电动助力车越来越注重续航里程,而电动车在附着系数低的路况如光滑路面行驶时,其电动机仍然会继续输出能量,不仅造成电力的浪费,还导致电动助力车滑动位移或刹车时抱死的现象发生。现有技术还没有一种既防滑防抱死,又使助力车更加节能的装置。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具体包括电动助力车MCU、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数据处理芯片、比较器、电动机、稳压电路、滤波电路、蓄电池、阻尼转化单元。
所述电动助力车MCU为MC68HC908QT2型单片机,所述MCU数据处理器与所述比较器、阻尼转化单元连接,同时与所述电动助力车的电动机连接。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车轮中心的加速度,安装在车轮的中轴处。
所述第二加速度传感器用于获取电动助力车靠近质心处的加速度,安装在电动助力车蓄电池盒侧壁。
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与所述数据处理芯片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为BOSCH SMA130加速度传感器。
所述数据处理芯片利用车轮半径分别计算出车轮参考角加速度、电动助力车的名义角加速度,并将数据发送至比较器。所述数据处理芯片与所述第一加速度传感器、第二加速度传感器通讯连接,同时与比较器通讯连接。
所述比较器用于输出比较后的数据供电动助力车MCU对电动车的状态判断,即判断车辆是正常行驶还是处于防滑降速状态,若车辆处于防滑降速状态,则启动所述电动机的发电功能,做到防滑的同时节能。所述比较器与所述电动助力车MCU通讯连接,同时与数据处理芯片连接。
所述电动机为永磁同步电机,与蓄电池通过滤波电路、稳压电路连接,同时,所述电动机与所述阻尼转化单元、电动车的车轮驱动器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的输出功率为300~1200W、输出电压为36V。
进一步地,所述电动机还包括过压和/或过流保护电路。
所述稳压电路和所述滤波电路的作用是使电动机发出的电能可以稳定输出,所述稳压电路、滤波电路连接所述电动机和蓄电池。
所述蓄电池为锂电池,通过滤波电路、稳压电路与电动机连接。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还包括欠压报警电路。
所述阻尼转化单元设置在电动车车轮圆周内侧,与电动机连接,用于将车辆防滑过程中产生的阻尼传递至电动机。
本实用新型涉及的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采用永磁同步电机作为电动车的电动机,能够在正常行驶情况下输出电力正常行驶,而在机械防滑时将机械能阻尼转化为电能,为蓄电池充电,实现既能防滑,又节省电能,具有应用前景。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的结构框图。
其中,图中标号表示的意义如下:
1、MCU数据处理器,2、电动机,3、稳压电路,4、滤波电路,5、蓄电池,6、数据处理芯片,7、比较器,8、阻尼转化单元;
61、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2、第二加速度传感器。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具体实施例,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具体说明。应该理解,本实施例中涉及到方法的内容,目的是进一步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加以说明,以更好地理解,而不应视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定。下面的实施例只是作为具体说明,而不限制本实用新型的范围,同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根据本实用新型所做的显而易见的改变和修饰也包含在本实用新型范围之内。
实施例1
一种电动助力车节能防滑装置,具体包括电动助力车MCU、第一加速度传感器61、第二加速度传感器62、数据处理芯片6、比较器7、电动机2、稳压电路3、滤波电路4、蓄电池5、阻尼转化单元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无锡南理工新能源电动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无锡南理工新能源电动车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南京理工大学;南京奥特博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13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加速度传感器的电动助力车防滑装置
- 下一篇:电动车电瓶固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