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1589.0 | 申请日: | 2017-05-0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052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徐永明;项光永;寿叶军;李佳娜;许军;王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永盛薄膜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35/16 | 分类号: | B29C35/16;B29L7/00;B29K6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1203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聚酯 冷却 单元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
背景技术
在基膜的双拉生产过程中,在横向拉伸之前需要对从模头中拉出的高温基膜在冷鼓上进行降温,降温后在通过导辊进入后面的双拉工艺设备中,传统的双拉生产线的冷却单元中,导辊与冷鼓之间的间距固定,无法适用于多种不同的工况,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把导辊靠近冷鼓的外壁,以方便基膜的导出,但是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基膜的厚度和表面粘结性等原因,需要在生产过程中调节导辊与冷鼓之间的距离,并且在停机检修过程中,需要让导辊远离冷鼓,避免发生危险,并且在冷鼓降温过程中,薄膜很难完全贴紧冷鼓,造成降温效果不均匀,影响后面的双拉工艺。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包括底座和冷鼓,冷鼓的一侧连接在电机上,冷鼓与电机之间连接有传送带,所述底座的下端设有滑动轮,上端设有两个冷却耳,所述冷鼓安装在两个冷却耳之间,所述两个冷却耳内部均设有冷却装置,所述冷却装置包括冷凝管、换热器、水泵和膨胀罐,所述冷凝管依次连接膨胀罐、水泵和换热器;所述底座的上端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内固定有气缸一,所述气缸一的气缸臂的前端固定有支撑架,所述支撑架上固定有导辊装置,所述导辊装置包括导辊座、导辊、导辊臂和气缸二,所述导辊座的上端靠近冷鼓的一侧铰接有导辊臂,所述导辊臂的上端安装有导辊,所述导辊座的上端远离冷鼓的一侧安装有导向辊,所述气缸二固定在导辊座上,气缸二的气缸臂铰接在导辊臂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通过气缸一和气缸二对导辊座和导辊的位置均可以进行位置调节,使导辊和冷鼓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工况要求进行调节,保证基膜冷却的顺利进行,冷却装置设置在冷却耳内,从两侧对冷鼓进行降温,降低冷却降温难度,冷却装置中在冷却管内流动的冷却水与冷鼓换热后温度升高,由于热胀冷缩的原因,冷却管的内冷却水体积会发生变化,在管路中设置膨胀管可以防止冷却管因为冷却水的体积变化发生爆裂的情况。
优选的,所述电机设有两个,均固定在底座上,所述两个电机均通过一条传送带与冷鼓连接。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冷鼓的转轴上通过传送带连接有,两个驱动电机,可以降低冷鼓转动时,电机所需的扭矩,降低能耗。
优选的,所述导辊座的下端设有滑动轮。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在导辊座的下端安装滑动轮,可以降低导辊装置位置调节时的摩擦力,降低气缸二推动导辊装置所需要的压力。
优选的,所述底座的上端还设有若干线轨,所述线轨固定在安装槽的两侧,所述支撑架上开设有滑块,所述线轨与滑块滑移配合。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线轨与支撑架间滑移配合,降低支撑架在底座上滑动的摩擦,并且保证支撑架的滑动笔直,防止出现位置偏移。
优选的,所述冷鼓的上方安装有静电发生器。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静电发生器可以给基膜进入到冷鼓之前冲入静电,通过静电作用,使基膜可以很好地贴合在冷鼓的外壁上,使冷鼓的降温效果更好。
优选的,所述静电发生器的后端安装有气缸三,所述气缸三的气缸臂固定在静电发生器上。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气缸可以调节静电发生器与基膜之间的距离,可以根据基膜与冷鼓的贴合情况调节静电发生器的位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1、底座;2、冷鼓;3、电机;4、滑动轮;5、冷却耳;6、冷缺装置;61、冷凝管;62、换热器;63、水泵;64、膨胀罐;7、安装槽;8、气缸一;9、支撑架;10、导辊装置;101、导辊座;102、导辊;103、导辊臂;104、气缸二;11、导向辊;12、线轨;13、静电发生器;14、气缸三。
具体实施方式
通过图1对本实用新型一种膜用聚酯铸片的冷却单元作进一步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永盛薄膜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永盛薄膜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15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