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传感器支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5607.2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4503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30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京;胡亮;梅博林;文志永;曹精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D11/30 | 分类号: | G01D11/30 |
代理公司: | 北京辰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619 | 代理人: | 郎志涛 |
地址: | 261061 山东省潍坊***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传感器 支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传感器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传感器支架。
背景技术
测量旋转机械转速或轴心轨迹等参数时,需要在旋转轴周围布置传感器。传感器需要支架做支撑,由于旋转机械本体振动,在地面上安装支架不能保证传感器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为了保证传感器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不受地面振动的影响,支架须装在旋转机械本体上,而在机械本体上安装传感器支架需要打孔破坏本体。传感器支架要求刚度足够高,在旋转转速范围内没有共振,而且有些情况下旋转机械本体不允许破坏,导致无法打孔安装。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感器支架,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感器支架,能够在不破坏旋转机械本体的基础上,将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旋转机械本体上,且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保证传感器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不受地面振动的影响,满足测试要求。
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传感器支架,其中包括锁紧件和夹持件,所述锁紧件能够以插入的方式连接于旋转机械本体上,所述夹持件设于所述锁紧件上,所述夹持件上设有能够与待夹持传感器形状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将所述待夹持传感器固定于所述夹持件的通孔内并将所述锁紧件固定于所述旋转机械本体上,使得所述待夹持传感器固定于所述旋转机械本体上并能够用于测量旋转机械的转速或轴心轨迹。
进一步地,所述锁紧件包括插入单元和固定单元,所述插入单元能够以插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械本体上,所述插入单元的顶部固定连接有所述夹持件,所述固定单元能够套设于所述插入单元的外表面,并能够与所述旋转机械本体的表面相贴合。
进一步地,所述插入单元的外表面设有圆柱形外螺纹,所述插入单元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旋转机械本体。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的内表面设有与所述插入单元的圆柱形外螺纹相匹配的内螺纹,所述固定单元通过螺纹连接的方式连接于所述插入单元的外表面。
进一步地,所述固定单元是外六角形螺母。
进一步地,所述夹持件的顶部设有与所述通孔相通连接的开口,所述开口的一侧设有贯穿所述夹持件的螺栓,所述开口的另一侧设有能够与所述螺栓相配合的螺母,通过松紧所述螺栓和螺母能够调节所述通孔的大小。
通过使用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传感器支架,将传感器置于所述夹持件的通孔内,将所述传感器支架通过锁紧件固定于旋转机械本体上,能够在不破坏旋转机械本体的基础上,将传感器固定连接于旋转机械本体上,且具有足够的刚度,能够保证传感器与旋转轴之间的间隙不受地面振动的影响,满足测试要求。
通过在夹持件的顶部设置与通孔相通连接的开口,可以通过调节螺栓的松紧度改变通孔的大小,以满足不同尺寸传感器的夹持需要,提高了传感器支架的实用范围。
附图说明
通过阅读下文优选实施方式的详细描述,各种其他的优点和益处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将变得清楚明了。附图仅用于示出优选实施方式的目的,而并不认为是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而且在整个附图中,用相同的参考符号表示相同的部件。在附图中: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图1中夹持件的改型的剖视图。
附图中各标号表示如下:
11:夹持件;
12:插入单元;
13:固定单元;
20:旋转机械本体;
11′:改型夹持件、111′:螺栓、112′:螺母。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参照附图更详细地描述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虽然附图中显示了本公开的示例性实施方式,然而应当理解,可以以各种形式实现本公开而不应被这里阐述的实施方式所限制。相反,提供这些实施方式是为了能够更透彻地理解本公开,并且能够将本公开的范围完整的传达给本领域的技术人员。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如图1所示,本实施例中的传感器支架包括锁紧件和夹持件11,锁紧件能够以插入的方式连接于旋转机械本体20上,夹持件11设于锁紧件上,夹持件11上设有能够与待夹持传感器形状相配合的通孔,通过将待夹持传感器固定于夹持件11的通孔内并将锁紧件固定于旋转机械本体20上,使得待夹持传感器固定于旋转机械本体20上并能够用于测量旋转机械的转速或轴心轨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潍柴动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5607.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