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注射器及套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19028.5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5419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27 |
发明(设计)人: | 李志宏;田丰;刘长军;李钒;舒展;武继民;关静;黄姝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61B17/12 | 分类号: | A61B17/12;A61L24/06;A61L24/08;A61L2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知联天下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94 | 代理人: | 王冲 |
地址: | 300161 ***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止血海绵 注射器 注射 推杆 注射器帽 注射器筒 装置填充 套件 伤口 推动注射器 注射器推杆 连接线 复合海绵 聚乙烯醇 止血 壳聚糖 卡座 孔道 旋塞 置入 窦道 穿透 存储 | ||
用于窦道伤、孔道伤、穿透伤的注射止血套件,包括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和注射器;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包括止血海绵块和连接线,止血海绵块为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圆柱体,表面上缝有“十”字形X光显影线;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推杆,注射器旋塞,推杆卡座,注射器筒,注射器帽;存储时止血海绵装置填充于注射器筒,使用时首先拔去注射器帽,然后把注射器置入伤口内,推动注射器推杆,把止血海绵装置填充于伤口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医疗器械领域,涉及一种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注射器及套件。
背景技术
急救止血是战创伤出血急救的重要环节,研究资料表明,战创伤死亡最主要的原因是伤员被送达治疗机构前出血达50%;即使伤员被送至治疗机构,出血仍然是战伤死亡及各种并发症的最主要原因。常用的止血方法多采用指压止血,敷料、绷带或三角巾加压包扎止血,自体压迫止血,止血带止血,填塞法等。而战创伤出血大部份是子弹、弹片造成的孔洞伤、窦道伤及类似创伤类型的出血,对该类创伤一般采用纱布填充的方式进行止血,但存在止血时间长、应用不便、黏连伤口等弊端。因此研究一种方便、可自救的高效战创伤止血装备是目前国内外关注的热点,此外,相应的止血材料研究也是目前迫切任务。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如何设计一种应用于火线窦道伤、孔道伤和穿透伤出血急救高效、方便、易于清除的止血装备。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包括多个止血海绵块和连接线,所述止血海绵块通过连接线相互连接,便于止血后迅速取出所述止血海绵块。
优选地,所述止血海绵块为圆柱体,圆柱体的直径为8-10mm, 圆柱体的高度为5-50mm。
优选地,所述止血海绵块表面上热合或缝有“十”字形X光显影线,可以通过X光观察,查看是否所有的止血海绵块都已被取出。
优选地,所述连接线为棉线,金属丝或塑料线。
优选地,所述止血海绵块为聚乙烯醇-壳聚糖复合海绵,具有快速吸液、高膨胀率、止血、促进伤口愈合功能。
本实用新型还提供一种注射器,专用于装填和注射以上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所述注射器包括:注射器推杆,注射器旋塞,推杆卡座,注射器筒,注射器帽;所述注射器筒为中空筒体,用于装填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所述注射器筒前后端开口,前端开口处套有所述注射器帽,后端形成有一托指部,后端开口处设有所述注射器旋塞,所述注射器旋塞中心开孔,所述注射器推杆穿过注射器旋塞插入所述注射器筒内,所述注射器推杆前端设有所述推杆卡座,后端形成有一推柄,所述推杆卡座用于把装填的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棉装置推出所述注射器筒;所述注射器帽为柱形套管,内径不小于所述注射器筒外径,所述注射器筒能插入注射器帽中,用于防止注射器筒内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从前端开口处脱落,保证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的卫生安全。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筒的前端开口为大孔径开口,便于把所述注射器筒内的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迅速推出。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推杆的推柄为“十”形推柄,在有效保证了力学性能的前提下,又降低了注射器的整体质量。
优选地,所述注射器材料为聚丙烯材料。
基于以上所述止血海绵装置和注射器,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注射止血套件,用于窦道伤、孔道伤、穿透伤的止血,包括以上所述可注射用止血海绵装置和注射器,方便配套使用。
从上述技术方案可以看出,可注射止血海绵装置采用注射方式,用专用注射器把可注射海绵装置推入窦道、孔洞类伤口,可注射海绵装置进入伤口后,吸取血液中的水分后迅速膨胀,压迫伤口,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所有的止血海绵块又通过同一条棉线相连接,极易在后处理时取出,且每块止血海绵块上热合有X光显影线,或缝有X光显影线,方便在医院通过X光机查看,杜绝海绵滞留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医学科学院卫生装备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1902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