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1642.5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7831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严珍凤;付英杰;谢明阳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 |
主分类号: | B64C25/10 | 分类号: | B64C25/10;B64C25/20;B64C25/62 |
代理公司: | 成都君合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51228 | 代理人: | 张鸣洁 |
地址: | 618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作用 联动 升降 结构 起落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无人机设备领域,具体是指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
背景技术
无人驾驶飞机简称“无人机”,是利用无线电遥控设备和自备的程序控制装置操纵的不载人飞机。从技术角度定义可以分为:无人固定翼机和无人垂直起降机。其中所述的无人固定翼机和无人垂直起降机的降落方式有所区别。无人固定翼机是采用滑行降落方式,在下落过程中,往往是前端的双叉式起落架先与地面接触,从而提供稳定性。
现有技术中的双叉式起落架在无人机高速飞行时会引起气流紊乱增加一定的风阻,所以在起落架上设有可折叠收纳的装置在无人机飞行时将起落架折叠以减小风速,待降落前撑开起落架即可。现有的可折叠起落架结构较为复杂,一般采用液压机构进行控制,使其自身自重较大,增加了无人机的载荷;而且在折叠时需要收纳到机体内从而占用机身内部的空间,压缩了无人机内部空间体积;而且制造成本较高,后期使用和维护成本也较高,在长时间使用后容易出现液压管破损漏油的问题发生,从而影响其折叠过程。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现有技术中结构复杂、成本较高且占用机身内部空间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轻便,且通过小型的电动舵机实现折叠收纳,还具有较好缓震效果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
本实用新型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一种具有减震作用的联动式升降结构起落架,包括安装板和对称设置在安装板上的两个支脚,支脚下端设有滚轮。所述安装板上设有铰接座,所述铰接座内横置有两根平行的A轴,每个A轴上均套接有A连杆,两个A连杆与A轴的连接部分设有用来相互啮合转动的齿纹,铰接座一侧设有与任一A轴传动连接的舵机;每个A连杆均铰接有B连杆;安装板在设有铰接座相对面上设有对称设有两个双耳支座,每个双耳支座铰接有V型结构的C连杆,所述C连杆穿过设置在安装板上的长条通孔并与同侧设置的B连杆铰接;C连杆铰接在双耳支座一端还与支脚上端连接。
本实用新型的原理:本实用新型为一种双叉式起落架结构,包括对称设置的两套系统。设置在安装板相对两侧面的铰接座和双耳支座是用来固定支脚并通过设置在铰接座和双耳支座之间的三个连杆结构实现折叠收纳的效果,以铰接座上的两个A轴之间的中线为对称线,两侧的三个连杆均为对称设置,其结构形状尺寸均相同,在本说明书内只需对一侧的结构进行说明即可。所述的A连杆一端设有齿纹,另一端与B连杆铰接,A连杆能够绕A轴转动,其转动角度为90°,从与安装板上表面平行转动到与安装板上表面垂直。当A连杆与安装板夹角为0时,A连杆下侧正好与铰接座接触,此时铰接座能够给A连杆提供支撑力,防止其继续向下转动。所述C连杆一端与双耳支座铰接,另一端穿过长条通孔并向外侧弯折,C连杆与B连杆的连接端的水平高度高于A连杆与B连杆的连接端,使得直线结构的B连杆在A连杆保持水平放置时呈现向内倾斜的状态。而C连杆下端连接的支脚为长杆型结构,其向外斜向设置,使得两个支脚在支撑状态下呈V字形设置。
当无人机与地面接触时,两个支脚受压,支脚与地面接触端有向外运动的趋势,而支脚上端与C连杆的连接端则有向内移动的趋势,从而带动C连杆转动。两个C连杆的上端均向内推动B连杆,因为B连杆向A连杆接触端倾斜的状态,使得其受到C连杆的推力沿B连杆杆径方向传递,从而使B连杆与A连杆铰接点受到斜向下的力。此时A连杆与B连杆连接端有向下的运动趋势,但通过铰接座与A连杆接触提供支撑力,使得A连杆稳定不动,从而使两个支脚固定不动,保持稳定。当无人机离开地面时,便可控制舵机转动任一A轴向铰接座的中心线位置转动。此时两个A连杆通过齿纹啮合传动,使得两个A连杆同步转动,并带动B连杆向内拉动C连杆,C连杆上端便铰接座放线移动,从而带动两个支脚转动并达到收纳的效果。
为更好的实现本实用新型,进一步地,所述B连杆包括相互套接且能够伸缩的伸缩杆和套管,所述伸缩杆上套接有A弹簧,所述A弹簧另一端抵在设置在套管外壁上的垫圈上。现在将B连杆进行改进,通过可伸缩且具有一定弹性的B连杆结构,使得B连杆一端受力向内挤压时,B连杆能够收缩,从而起到缓震的效果。而当无人机离开地面支脚向上转动时,整个B连杆则保持拉伸状态。
进一步地,所述支脚包括相互套接且能够相对移动的轮杆和固定杆,所述固定杆和轮杆连接处设有用来缓冲的B弹簧。通过B弹簧来增加第二段缓震效果,从而提供更好的减震效果,即使在降落时支脚受到较大冲击力也不会对整个结构产生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未经四川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1642.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无人飞行器螺旋桨连接结构
- 下一篇:一种带超温保护的漏电保护插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