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产业化的石墨烯散热结构及相应器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2065.1 | 申请日: | 2017-05-11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4038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08 |
发明(设计)人: | 杜君 | 申请(专利权)人: | 成都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5K7/20 | 分类号: | H05K7/20;F21V29/70;F21V29/85 |
代理公司: | 成都玖和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38 | 代理人: | 黎祖琴 |
地址: | 610000 四川省成***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产业化 石墨 散热 结构 相应 器件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产业化的石墨烯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薄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二薄层;所述第一薄层为金属/非金属薄层,所述第二薄层为金属薄层;其中,石墨烯薄膜层位于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之间,为部分镂空结构,镂空部分在热源发热部分正下方,且第一薄层与热源发热部分有一定的相互重叠区域。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具有十分优异的散热效果;本实用新型的散热结构适于工业化生产,所得产品良品率高、可长时稳定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散热材料设计制备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产业化的石墨烯散热结构及相应器件。
背景技术
目前,常用的散热材料为金属,但随着相应仪器的精密化、小型化,传统的金属散热材料已很难满足相应仪器的散热要求。特别是对于精密化、小型化的仪器而言,金属散热材料的体积过大,导致了仪器的生产成本升高。
随着新材料研发的不断深入,石墨烯由于其优异的散热性能,受到人们的普遍关注,并用其设计了多种散热结构。
如今,已有的技术大致分为如下几种:
(1)在发热元件上涂覆石墨烯浆料;
(2)将石墨烯制成薄膜并与导热胶黏剂结合;
(3)在石墨烯薄膜底部放置金属薄膜,并将金属薄膜与热源接触。
不过,上述几种方案相应的具有如下缺点:
(1)散热效果不明显;
(2)和(3)、散热结构的使用寿命短,长时的散热稳定性差;所得散热结构的良品率低,难以工业化。
因此,本领域亟需一种解决上述问题的散热结构,使其可以工业化的生产,并很好的用于包括电子产品、电器产品(尤其在灯具、空调和冰箱的应用上)、照明器材等设备上。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产业化的石墨烯散热结构,所述散热结构包括第一薄层、石墨烯薄膜层、第二薄层;所述第一薄层为金属/非金属薄层,所述第二薄层为金属薄层;其中,石墨烯薄膜层位于第一薄层和第二薄层之间;第一薄层与热源紧密接触,且为部分镂空结构,镂空部分在热源发热部分正下方,且第一薄层与热源发热部分有一定的相互重叠区域。
本实用新型在制备时,第一薄层、石墨烯薄膜层和第二薄层通过压制成型。
本发明所述的“可工业化”意为制备时良品率好、可稳定的长时使用。
上述“制备时良品率好”意为所得一批或者多批产品中,具有优秀散热功能的产品占生产产品总数的比例高。
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人发现,当在产业规模上制备现有技术设计的散热结构时,良品率很难保证。可能的原因在于现有的散热结构在制备时,往往较为复杂,难以保证大批量生产;而实际上各个产品的性能又都是优异的,那可能更为重要的原因在于,所设计的散热结构本身是不利于发挥石墨烯的优良性能。
申请号为201320297826.X的中国专利公布了一种石墨烯金属散热片。其与本实用新型的区别在于其直接将金属片与热源接触,并在石墨烯薄膜上涂覆一层导热胶黏剂。该专利通过金属在各向同性上的导热均匀性和石墨烯的热辐射性能,获得了具有较好散热性能的散热结构。同时,导热胶黏剂用于与电子产品外壳相连。
本实用新型的发明人发现,该专利实际上的散热效果并不令人满意,更为重要的是,在制备金属片-石墨烯薄膜-导热胶黏剂散热结构时,所得良品率很低,达不到产业化生产要求。经过反复摸索,发明人发现,该专利的散热结构没有充分利用石墨烯的散热特点。
当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方案,将第一薄层中与热源发热部分做成镂空,使得石墨烯薄膜直接与热源接触,同时利用另一层金属薄层(第二薄层)覆盖石墨烯薄膜,并对这三层结构进行压制后,可以获得十分优异的散热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成都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成都聪源光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2065.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