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3617.0 | 申请日: | 2017-05-1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928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邓乾川;徐茂盛;张琬芸;王跃;程丽霖;刘雨晨;田之光;黄小琪 | 申请(专利权)人: | 黄小琪 |
主分类号: | G08G1/16 | 分类号: | G08G1/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光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1219 | 代理人: | 尹丽云 |
地址: | 404500 重庆***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速公路 车辆 连续 追尾 报警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交通安全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持续发展,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显著的成就,高速公路作为交通建设中的重要的一环,也得到了快速发展,目前,我国的高速公路总里程已经超过了10万公里,然而高速公路给大家带来巨大方便的同时,也伴随着各种安全问题,尤其是引起的连续追尾非常令人痛心,如何安全有效的防止连续追尾事故的产生变得非常具有意义。
目前市面上的防撞系统主要是安装在汽车上,在此基础上,如果需要有效地预防连续追尾,就需要每个车辆都必须安装,但是,在实际的情况下,并不能保证所有车辆都能有这样的一套装置。另外,现有技术大多是通过分析车道以及周围车辆的状况来防止交通事故,其主要技术集中在雷达、激光、超声波、红外线、机器视觉等传感器技术方面。但是,这些防碰撞系统有效探测距离在200m范围以内,并且传感器受环境和探测方向限制,而在高速行驶的车辆时,需要具有更大范围内的预警装置,而其他一些技术都是针对单一问题而设置的系统,不能预防多种原因引起的追尾事故的发生,目前还没有一套完整的系统来有效的预防各种原因引起的高速路连续追尾,因此,亟需一种新的技术手段,能够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有效的预防高速公路车辆连续追尾事故的发生。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以上所述现有技术的缺点,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以解决上述技术问题。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包括沿监测区域路段分段设置并依次连接的若干检测报警单元,所述检测报警单元包括:控制模块、激光监测模块、通信模块和报警模块;
所述激光监测模块的输出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入端连接,所述报警模块的输入端与控制模块的输出端连接,所述通信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所述激光监测模块包括分别设置于监测区域路段两侧的激光发射器和激光接收器。
进一步,还包括视频采集单元和中心服务器,所述视频采集单元与中心服务器连接,所述视频采集单元设置于监测区域路段。
进一步,所述检测报警单元还包括身份识别模块,所述身份识别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控制模块包括处理器和比较器,所述处理器和比较器连接,所述比较器内部预先设置有用于比较检测模块的异常检测发生地与本地之间距离的阈值。
进一步,所述检测报警单元包括用于感应车辆应急灯的车辆灯光感应模块,所述车辆灯光感应模块与控制模块连接。
进一步,所述检测报警单元还包括电源模块,所述电源模块包括互相连接的太阳能光伏板和蓄电池。
进一步,所述通信模块包括有线通信模块和无线通信模块,所述检测报警单元之间通过有线模块连接,所述视频采集模块通过无线通信模块与中心服务器连接,所述有线通信模块为485通信模块。
进一步,还包括移动终端设备,所述移动终端设备与中心服务器连接。
进一步,所述处理器为单片机。
进一步,还包括环境检测单元,所述环境检测单元与中心服务器连接,所述环境检测单元设置于监测区域路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中的高速公路车辆防连续追尾报警系统,安装在高速路两侧的防护栏,无需在车辆上安装,覆盖范围大,抗干扰能力强,容错率高,当车辆发生碰撞时,可以有效的预防高速公路上发生连续追尾事故,并且成本较低,便于安装维护,不仅可以应用于防追尾报警,还可以对前车事故、车辆抛锚、行人上下高速、隧道紧急情况以及道路维修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原理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连接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的系统结构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特定的具体实例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本领域技术人员可由本说明书所揭露的内容轻易地了解本实用新型的其他优点与功效。本实用新型还可以通过另外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加以实施或应用,本说明书中的各项细节也可以基于不同观点与应用,在没有背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下进行各种修饰或改变。需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以下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黄小琪,未经黄小琪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3617.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