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泥重金属钝化处理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5969.X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841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徐福银;胡艳燕;陈祥;包兵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C02F11/14 | 分类号: | C02F11/14;B01F7/16;C02F101/20 |
代理公司: | 重庆弘旭专利代理有限责任公司50209 | 代理人: | 兰芳 |
地址: | 401329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8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泥 重金属 钝化 处理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泥处理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城市污泥重金属离子钝化的处理装置。
背景技术
城市污泥是污水处理厂和污水处理的必然产物。未经恰当处理处置的污泥进入环境后,直接给土壤、水体和大气带来二次污染,不但降低了污水处理系统的有效处理能力,而且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的健康构成了严重的威胁。
城市污泥中含有大量重金属,在处理过程中需要钝化和稳定化,目前对城市污泥中钝化重金属的方式是加入钝化剂进行搅拌。在中国专利CN205550115U中公开了一种污泥搅拌器,包括搅拌轴与安装于搅拌轴底端的框式搅拌器,所述框式搅拌器具有三片搅拌叶,所述搅拌叶与水平面的夹角为15-30°。
采用上述搅拌器配合钝化剂对城市污泥进行搅拌时,无法使得搅拌器将钝化剂与城市污泥彻底混合,达不到将重金属离子充分钝化的效果,且使用起来很不方便,工作效率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能够使得污泥中重金属离子充分钝化且工作效率高的处理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一种污泥重金属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带有进料口、钝化剂添加口和出料口的壳体,在所述壳体内设置有搅拌装置,所述搅拌装置包括设置在所述壳体内的搅拌轴以及设置在所述搅拌轴两侧的第一搅拌叶片,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搅拌叶片沿所述搅拌轴的轴向设置且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上还设置有第二搅拌叶片。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污泥处理装置,能够充分将钝化剂与城市污泥混合,达到将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离子充分钝化的效果,处理效果更佳。并且采用上述方式设置的装置,还能够降低污泥处理时间,提高污泥处理效率。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金属离子的钝化效果,在所述第一搅拌叶片的中部设置有开口,在所述开口内设置有可转动的活动轴,所述第二搅拌叶片固定在所述活动轴上。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金属离子的钝化效果,所述搅拌轴与所述活动轴均竖向设置。
为了进一步提高重金属离子的钝化效果和处理效率,在所述搅拌轴的下部还设置有搅拌杆。
优选地,所述搅拌杆为两个且沿所述搅拌轴中心对称设置。
优选地,在所述壳体顶部设置有用于驱动所述搅拌轴转动的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贯穿至壳体内部且与壳体内部的搅拌轴连接。
为了进一步避免二次污染,所述进料口和所述钝化剂添加口设置在所述壳体顶部,在所述进料口顶部还设置有盖板。
为了进一步方便使用,所述出料口包括出料管,在所述出料管上设置有控制阀。
为了进一步实现自动化控制,在所述壳体下部安装有控制器,所述控制器与所述电机和控制阀电性连接。
为了进一步提高稳定性,所述污泥处理装置还包括底座,所述壳体设置在所述底座上。
有益效果:
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重金属钝化处理装置,解决了现有的搅拌机无法使钝化剂与城市污泥彻底混合的问题,能够达到彻底搅拌的效果,使得钝化剂与城市污泥充分混合,彻底解决城市污泥中重金属离子难钝化的问题。
且采用本实用新型的污泥重金属钝化处理装置,处理时间短,处理效率高,方便了使用者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 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说明,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这些实施方式,任何在本实施例基本精神上的改进或代替,仍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所要求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如图1所示,一种污泥重金属钝化处理装置,包括带有进料口3、钝化剂添加口14和出料口6的壳体2,其中,所述进料口3设置在所述壳体2顶部一侧,可为左侧、右侧、前侧或后侧,另一侧设置有用于放入钝化剂的放入口14。并且在本实施例中,在所述进料口3的顶部设置有盖板4,除加料过程中掀开盖板4外,其余时间盖板4均关闭。所述出料口6设置在壳体2下部,具体为设置在壳体2下部的侧壁上,且在所述出料口6上设置有控制阀7,以控制出料口的开与合,除出料时,其余时间,所述控制阀7均关闭。
在本实施例中,还设置有底座1,所述壳体2固定在所述底座1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未经重庆市风景园林科学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5969.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柔性散热薄膜及其制作方法和复合柔性散热薄膜
- 下一篇:污泥干化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