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复合柔性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28023.9 | 申请日: | 2017-05-1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105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王森;孙晓林;时晨;于志猛;慈胜宗;王晓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6/44 | 分类号: | G02B6/44;H02G3/04 |
代理公司: | 威海恒誉润达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7260 | 代理人: | 吕志彬 |
地址: | 2644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复合 柔性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管道智能监测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智能复合柔性管。
背景技术
目前对油气管道的分布式光纤监测系统主要是在管线附近另外铺设通信光缆,利用通信管栏中的部分光纤实现温度、振动、应力等信息的采集。另行铺设光缆的成本较高,且施工环境复杂,而测量应力应变的分布式光纤传感器应与管道结构紧密连接,才能准确真实地检测到管道的受力情况。目前铺设的光缆一般不与管道发生直接接触,导致数据测量的准确性和及时性下降。也有将光纤通过粘合剂直接粘附在管道外壁或内壁上,以提高数据的准确度,但施工技术难度高、施工效率低,大大提高了管线安装铺设的总成本;对于管线连接的相关设备的动力供应,也是在管线外另行铺设动力电缆,增加了施工难度及成本。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上述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智能复合柔性管,节省成本、安装铺设简单,能够更直接地提供管道内温度、振动、应力等数据,实现管道完整性的实时监测与评价,并集成了动力电缆,实现对管线连接设备的动力供应。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复合柔性管,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包括增强层和外保护层,所述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之间设有n根光缆,所述光缆螺旋缠绕在增强层与外保护层之间,所述光缆与智能复合柔性管轴线的缠绕角度为α,所述20°≤α≤70°,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1。
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的径向截面上光缆分布间隔为360/n度。
所述光缆为单芯或多芯光缆。
所述增强层和外保护层之间设有多芯电缆,所述电缆螺旋缠绕在增强层外部,所述电缆芯数大于等于2。
所述光缆和/或电缆缠绕的预紧张力范围为10N~500N。
所述光缆和/或电缆根数越多,所述光缆和/或电缆缠绕角度越小。
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管径直径越大,所述光缆和/或电缆缠绕角度越大。
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两端的光缆和/或电缆预留长度范围为0.5~2米。
所述光缆包括单根或多根光纤芯和包层,所述包层设在光纤芯的外表面,所述光纤芯采用石英玻璃光纤或树脂塑料光纤。
所述包层采用聚酯材料或金属材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节省成本、安装铺设简单,无需在管线外另行铺设光缆和/或电缆;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的外保护层对光缆和/或电缆起到了一定的保护作用,可避免因外力因素对光缆和/或电缆的破坏,能够更直接地提供管道内温度、振动、应力等数据,从而实现管道完整性的实时监测与评价。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1根光缆缠绕示意图;
图2是图1的A-A截面示意图;
图3是图1的B-B截面示意图;
图4是图1的C-C截面示意图;
图5是图1的D-D截面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的2根光缆缠绕示意图;
图7是图6的A-A截面示意图;
图8是图6的B-B截面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的4根光缆缠绕示意图;
图10是图9的E-E截面示意图;
图11是图9的F-F截面示意图。
图中标记:1.外保护层,2.增强层,3.内衬层,4.第一光缆,5.第二光缆,6.第三光缆,7.第四光缆,8.智能复合柔性管轴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以助于理解本实用新型的内容。
由图1~图11所示,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智能复合柔性管,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从内到外分别为内衬层3、增强层2、功能层和外保护层1,所述功能层设在增强层2和外保护层1之间,所述功能层可设n根光缆,也可根据工程实际需要在功能层设有电缆。
所述光缆和/或电缆螺旋缠绕在增强层2与外保护层1之间,所述光缆与智能复合柔性管轴线8的缠绕角度为α,所述20°≤α≤70°,所述n为正整数,所述n≥1。
所述光缆和/或电缆缠绕角度应综合考虑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管径与线缆数量,在20°至70°范围内合理设置。
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的径向截面上光缆分布间隔为360/n度。
如图1-5所示,所述智能复合柔性管的增强层上螺旋缠绕有1根光缆,图2-5显示第一光缆4在智能复合柔性管不同径向截面的分布位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未经威海纳川管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2802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携安装分纤箱
- 下一篇:用于光缆尾纤的线号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