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伞型迷宫式沉淀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0159.3 | 申请日: | 2017-05-1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019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王水生;郭志刚;王馨冉;王同伟;韩亚伟;张坤;范自阳;聂代风;陈景国;张永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海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21/01 | 分类号: | B01D21/01;B01D21/02 |
代理公司: | 北京科亿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50 | 代理人: | 汤东凤 |
地址: | 4570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迷宫 沉淀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涉及市政供水、污水、工业用水、农村饮用水等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斜板沉淀装置。
背景技术
斜板、斜管沉淀池是“浅池”实用化的产物,是向着理想沉淀池的逼近。而迷宫式沉淀池是依赖于涡流区的强制分离作用和环流区的良好水力条件,具有高效沉淀的特点。但是在实际工程应用中对于迷宫式斜板沉淀池层数一般为3层为好,深度为3-4米左右为佳。实际工程应用中要严格控制翼片斜板的层数,减少沉淀物在层间下滑传递次数,同时要处理好层间的衔接方式,使上层滑下的沉淀物直接落入下层斜板翼片区内及斜板上,这就使得实际安装过程中层间的衔接容易出现问题。大量工程应用中,随着时间的推移,迷宫式斜沉淀池缺点逐步显现:一. 斜板(管)受太阳辐射容易老化,通常三、四年时间即多部分老化,需要更新;二. 水流向上流动,沉泥自上而下下落,泥水混流,由于顶托作用,沉淀效果较差,细小矾花及轻质矾花易上浮,造成水质不稳定,淤泥堵塞及因积泥斜板被压垮损坏;三. 底部配水以及上部收水易出现不均匀,造成局部短路,引起矾花漂浮;四. 池型长宽必须严格注意,影响总平面的布置,池深基本固定;五. 仅适用于小型水厂及小型污水处理的深度处理工艺;六是池底维护检修不方便。这使得该技术的进一步应用和研究受到极大的限制。
随着《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的实施,各地对水厂―提质达标II的工作越来越重视。在水厂中,固—液分离单元(如沉淀池、气浮池、澄清池)担负着80%~90%以上悬浮固体分离的作用,是主要的净水构筑物之一。固—液分离单元的高效稳定运行,可大大降低滤前水的浊度,减少滤池负荷,延长滤池反冲洗周期,保障出水浊度满足饮用水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上述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一种伞型迷宫式沉淀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这样实现的:一种伞型迷宫式沉淀装置,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两斜板,两个斜板之间的夹角为15~100°,斜板的底部设有翼板,斜板和翼板上分布有筋条,相邻筋条之间构成后絮凝沉淀单元。
翼板的高度为10~20mm,翼板与竖直方向平行。
筋条的高度为8~90mm,相邻筋条之间的间距为8~90m。
所述各个模块上下依次排列,相邻两个模块之间的间距为5~15cm。
本实用新型装置采用积木式组合方式,很好地解决了迷宫式斜板沉淀池因滑泥路线长及上下层衔接差导致沉淀效果差的问题,且该装置使沉淀池内水流沿其长度方向水平流动,泥沿竖直方向降落,避免了水路与泥路的相互干扰,处理效果好。可以使用在市政供水、污水、工业用水、农村饮用水等多个领域,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提高了沉淀效率,是其他类似产品的效率的的4--6倍,降低了出水浊度,减轻了滤池负荷,降低了沉淀池的深度,节省基建投资,减少了占地面积。在沉淀池中可采取并联或串联的形式组装来保证沉淀出水的水质。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或现有技术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或现有技术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伞型迷宫式沉淀装置组合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图。
图4为伞型迷宫式沉淀系统的示意图。
图5和图6为不同进水流量时浊度变化数据图。
图7为斜板分多层组合安装状态图。
其中:1. 翼板,2. 斜板,3. 筋条。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付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如图1所示,一种伞型迷宫式沉淀装置,包括若干模块,每个模块包括两斜板2,两个斜板2之间的夹角为15~100°,斜板2的底部设有翼板1,斜板2和翼板1上分布有筋条3,相邻筋条3之间构成后絮凝沉淀单元。
翼板1的高度为10~20mm,翼板与竖直方向平行。
筋条3的高度为8~90mm,相邻筋条3之间的间距为8~90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海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河南海天环保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015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伞型迷宫式沉淀系统
- 下一篇:污水处理厂二沉池除藻清洗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