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化学升温反应釜温度控制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2113.5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8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王建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建伟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B01J19/00 |
代理公司: | 泰州地益专利事务所32108 | 代理人: | 谭建成 |
地址: | 430070 湖北省武汉市洪***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化学 升温 反应 温度 控制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学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化学升温反应釜温度控制器。
背景技术
温控器是根据工作环境的温度变化,在开关内部发生物理形变,从而产生某些特殊效应,产生导通或者断开动作的一系列自动控制元件,或者电子原件在不同温度下,工作状态的不同原理来给电路提供温度数据,以供电路采集温度数据。现有技术中,温度控制器的种类繁多,功能各有优劣,本着提高控制精度和提高控制灵敏度的精神,需要不断的改进与创新。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在于为了解决上述问题而提供一种化学升温反应釜温度控制器。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上述目的:
本实用新型由电池、电容、第一电阻至第五电阻、第一二极管、第二二极管、热敏电阻、可变电阻、运算放大器、发光二极管、三极管、继电器和加热管组成,所述电池的正极同时与电容的第一端、热敏电阻的第一端、第一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电池的负极同时与电容的第二端、可变电阻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的正极、发光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的发射极连接,热敏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的第一端和可变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的正极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五电阻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的负极和三极管的基极连接,三极管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的正极和继电器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的负极同时与继电器的第二端、第二电阻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的正极连接,继电器的常开开关串联在加热管与交流电源的回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化学升温反应釜温度控制器,本实用新型采用运算放大器放大热敏电阻的信号,进而根据放大后的信号使三极管控制继电器动作而控制温度,从而提高控制精度与灵敏度,与加热管不采用同一个电源,互不干扰,提高安全系数,具有推广应用的价值。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电路结构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如图1所示:本实用新型由电池POW、电容C、第一电阻R1至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热敏电阻RS、可变电阻RT、运算放大器IC、发光二极管LED、三极管VT、继电器J和加热管RL组成,所述电池E的正极同时与电容C的第一端、热敏电阻RS的第一端、第一电阻R1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一端连接,电池POW的负极同时与电容C的第二端、可变电阻RT的第一端、第一二极管D1的正极、发光二极管LED的负极和三极管VT的发射极连接,热敏电阻RT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三电阻R3的第一端和可变电阻RT的第二端连接,第三电阻R3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IC的负极信号输入端连接,第一电阻R1的第二端与运算放大器IC的正极信号输入端连接,运算放大器IC的信号输出端与第五电阻R5的第一端连接,第五电阻R5的第二端同时与第一二极管D1的负极和三极管VT的基极连接,三极管VT的集电极同时与第二二极管D2的正极和继电器J的第一端连接,第二二极管D2的负极同时与继电器J的第二端、第二电阻R2的第一端和第四电阻R4的第二端连接,第二电阻R2的第二端与发光二极管LED的正极连接,继电器J的常开开关J1串联在加热管RL与交流电源AC的回路上。
本实用新型的工作原理如下:
由热敏电阻RS、可变电阻RT、第一电阻R1和第三电阻R3组成温度检测电路,温度检测电路的热敏电阻RT安装与化学反应容器上,能够检测到温度的地方,加热管RL安装与化学反应容器的底部进行加热。
温度控制电路由运算放大器IC、第二电阻R2、第四电阻R4、第五电阻R5、第一二极管D1、第二二极管D2、三极管VT、继电器J和发光二极管LED组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建伟,未经王建伟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211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