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3341.4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6857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1-28 |
发明(设计)人: | 孙文川;胡兴旺;赵凯;韩磊;王银平;尚庆军;聂洪生;汪滨 | 申请(专利权)人: | 孙文川 |
主分类号: | H02B3/00 | 分类号: | H02B3/00 |
代理公司: | 北京高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30 | 代理人: | 陈敏 |
地址: | 2716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配电箱 多功能 操作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配电柜操作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
背景技术
在我国部分城市,城镇乡村,尤其是一些山区,为了避免非操作人员的碰触,发生意外事故,配电柜一般安装的位置比较高,不容轻易碰触到,但这样对检查维修配电箱就带来不小的难度,而配电柜的柜锁通常需要旋拧打开,并且配电柜内部一些物理按键、开关都需要人员攀爬到配电柜旁进行操作,势必很多维修人员对配电柜进行维修时,都需要搬运沉重的梯子等攀高设备,如果检修山区地带的配电柜难度更大,费事费力,工作效率低下。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缺点,而提出的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设计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包括操作杆,所述操作杆顶端设有封盖,所述操作杆内腔中设有连杆,所述连杆与操作杆同轴设置,所述连杆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封盖上,所述连杆远离封盖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操作杆的底端并延伸到外侧,所述连杆延伸出操作杆底部的一端设有旋拧手柄,所述旋拧手柄与连杆一体成型,并套设在操作杆外部;所述操作杆顶部一侧设有固定块,所述固定块上并垂直操作杆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操作杆内腔相连通,所述固定块上开设的通孔内设有轴承,并且轴承内固定设有转轴,所述转轴延伸进操作杆内腔中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所述连杆上对应设有与所述第一锥形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轮,所述第二锥形齿轮与第一锥形齿轮的轴线垂直设置,并相互连接;所述转轴远离连杆的一端设有夹持管件,所述夹持管件与转轴一体成型,所述夹持管件上下两侧设有螺纹通孔,所述螺纹通孔中设有固定螺栓;
本实用新型还包括开锁套筒、拨杆、送电按钮、开门沟,所述开锁套筒、拨杆、送电按钮、开门沟的末端均连接有连接头,所述连接头插设在夹持管件内;所述操作杆外壁并位于旋拧手柄上方设有橡胶手柄。
优选的,所述旋拧手柄外壁上设有防滑突起橡胶套。
优选的,所述旋拧手柄的内径与操作杆外径相等。
优选的,所述拨杆对称设置并采用弯曲结构。
优选的,所述送电按钮外侧设有橡胶垫。
优选的,所述开门沟为弯曲结构。
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有益效果在于:在对高处配电柜进行检修时,可以通过操作杆上安装与柜门相匹配的开锁套筒,旋转手柄,转动开锁套筒朝开锁方向转动,轻便打开配电柜门,操作杆只需要更换所需功能件,便不必要攀爬到配电柜旁进行配电柜的检修。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图1的A局部放大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的夹持管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操作杆1、旋拧手柄2、连杆3、橡胶手柄4、固定块5、转轴6、第一锥形齿轮7、夹持管件8、固定螺栓9、第二锥形齿轮10、封盖11、开锁套筒12、连接头13、送电按钮14、开门沟15、拨杆16。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
参照图1-3,一种农网配电箱多功能操作杆,包括操作杆1,操作杆1顶端设有封盖11,操作杆1内腔中设有连杆3,连杆3与操作杆1同轴设置,连杆3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封盖11上,连杆3远离封盖11的一端通过轴承固定在操作杆1的底端并延伸到外侧,连杆3延伸出操作杆1底部的一端设有旋拧手柄2,旋拧手柄2与连杆3一体成型,并套设在操作杆1外部,旋拧手柄2的内径与操作杆1外径相等,旋拧手柄2便会贴合操作杆1外壁旋转,从而带动连杆3在操作杆1内腔中自由旋转,旋拧手柄2外壁上设有防滑突起橡胶套,防止操作时打滑。
操作杆1顶部一侧设有固定块5,固定块5上并垂直操作杆1轴线方向开设有通孔,通孔与操作杆1内腔相连通,固定块5上开设的通孔内设有轴承,并且轴承内固定设有转轴6,转轴6延伸进操作杆1内腔中的一端设有第一锥形齿轮7,连杆3上对应设有与第一锥形齿轮相匹配的第二锥形齿轮10,第二锥形齿轮10与第一锥形齿轮7的轴线垂直设置,并相互连接,第二锥形齿轮10和第一锥形齿轮7实现了连杆3转到带动转轴6的转动,从而实现夹持管件8可以沿着所需旋转方向转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孙文川,未经孙文川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334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LED灯丝点胶头
- 下一篇:旋转式高速点胶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