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防异味的生态型垃圾桶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7803.X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57432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9 |
发明(设计)人: | 李莎;乔红;袁燕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城建职业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00 | 分类号: | B65F1/00;B65F1/14;B65F1/16 |
代理公司: | 广州知友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44104 | 代理人: | 宣国华,高文龙 |
地址: | 51092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异味 生态型 垃圾桶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垃圾桶,具体是指一种防异味的生态型垃圾桶。
背景技术
垃圾桶作为城市公共空间的组成元素,对保证城市正常运转,市民健康的具有重要的作用。
城市公共空间的垃圾桶主要存在于供居民日常生活和社会生活公共使用的外部空间,它包括街道、广场、公园、风景旅游区等。其主要用于装盛可回收的废纸、塑料制品、玻璃等,以及瓜果、废水等残渣。其中,瓜果、含杂质的废水、废纸等物质在桶内极易腐烂,渗漏污水,不仅腐蚀垃圾桶桶体,而且散发异味,污染环境。
目前,城市公共空间的垃圾桶存在以下问题:(1)多使用金属和塑料等材质,金属材质拆卸不易,且受温度影响较大,容易滋生细菌。塑料材质易老化淘汰周期缩短,浪费严重。(2)考虑易投掷和操作频繁的原因,塑料垃圾桶采用简易踩踏式,但密封性不好;金属材质垃圾桶由于自重原因,采用无盖式比例较高,这都不利于控制异味的散发。(3)采用液态分离装置的垃圾桶,则主要注重收集,对于污水的清理与再利用未有详细说明。
因此,就以上问题,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致力于开发一种防异味的生态型垃圾桶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防异味的生态型垃圾桶,该垃圾桶轻型易清理,且能够利用植物净化功能消除异味,克服现有室外景观垃圾桶容易滋生细菌产生异味等缺陷,为人们提供更好的健康生活体验。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目的采用如下技术方案来实现的:一种防异味的生态型垃圾桶,其特征在于:所述垃圾桶包括支架以及两个结构相同的单桶,所述支架竖向安装在地面,位于两个单桶之间,两个单桶分别以可分离的方式悬挂在支架上,单桶与地面之间留有间隙,每个单桶均具有桶盖和桶身,其中,桶盖铰接在桶身的顶部,桶盖内设置有活性炭,桶身内设置有内桶,内桶与桶身侧壁之间具有侧壁间隙,内桶与桶身底部之间具有底部空间,所述内桶为纤维滤网,内桶的侧壁为两层纤维滤网形成的纤维滤网夹层,所述纤维滤网夹层以及内桶的底部均填充有干苔藓。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支架具有挂扣,所述单桶具有挂钩,单桶通过挂钩悬挂在支架的挂扣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单桶与地面之间的间隙的高度为5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桶盖内设置有活性炭容置框,所述活性炭容置框为纤维滤网,所述的活性炭内置在所述活性炭容置框内,所述活性炭的高度为7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活性炭容置框的边缘以磁条封口,所述内桶的顶部也以磁条封口,桶盖盖合时活性炭容置框的磁条与内桶的磁条磁性相吸附。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桶盖还嵌装有玻璃镜片。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内桶的顶部具有向外翻的挂齿,所述挂齿挂搭在桶身的顶面,从而将内桶挂接在桶身上。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纤维滤网夹层内填充的干苔藓的厚度为2cm,内桶的底部填充的干苔藓的高度为15cm。
本实用新型中,所述单桶还具有脚踏式开盖机构,所述开盖机构包括踏板、支点、弹簧、杠杆以及钢丝绳,支点位于弹簧和踏板之间,所述的支点和弹簧均位于所述底部空间内,并且固定安装在桶身底部,所述杠杆的一端与弹簧固定相连接,另一端伸出桶身后与踏板固定相连接,所述杠杆与弹簧相连接的一端的端头与所述钢丝绳的一端固定相连接,所述钢丝绳穿过侧壁间隙后另一端与所述桶盖固定相连接。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显著效果:
1、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采用封闭设计,干净卫生由于此设计采取封闭设计,不仅采用有盖式设计,且桶内与桶盖设置磁石以达到自封口的效果。此设计能有效控制垃圾散发的气味,减少蝇虫滋生,避免雨水流入,防止了污水外溢,达到卫生环保的效果。
2、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桶体微可视,便于监控设计为分类回收的垃圾桶,以颜色进行划分,且于桶顶设置两个可视的玻璃镜片,透过镜片可以迅速的分辨垃圾桶的分类类型,也更有利于监控垃圾桶的装载情况,便于清理。
3、本实用新型的垃圾桶的桶盖内置活性炭纤维材料,材料具有优异的吸附能力,可以吸附桶内废弃物所散发的气体和水分颗粒。且此材料只需晾晒或经风吹即可解决微孔被填满,吸附能力下降的问题,重复利用。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城建职业学院,未经广州城建职业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780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