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8558.4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217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郑凯元;郑双清;吴宝兰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H71/08 | 分类号: | H01H71/08;H01H71/10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精诚新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5218 | 代理人: | 戚东升 |
地址: | 361000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断路器 端子 夹持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创作是关于一种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尤指一种装置于断路器内部,可使断路器形成电流通路可动端子夹持结构。
背景技术
断路器可提供在配线总开关与分电流控制开关上使用,是一种保护电器的重要组件,其主要功用是为短路保护和防止严重超载,当断路器侦测到短路、漏电、严重超载等问题时,断路器可以立即跳脱来保护线路及电器。
如图1及图2所示,现有断路器包括有上座体11、下座体12、开关机构20、连动机构30、前端子结构40及可动端子结构60;其中该上座体11与该下座体12相互结合固定;该可动端子结构60包含有可动端子61、支架导体62、压簧63及垫片64;当该开关机构20被推动至ON状态,使该连动机构30产生作动,同时该连动机构30可带动该可动端子结构60抵压于该前端子结构40上,其端子接触形成电流通路。
该可动端子61及该支架导体62是使用该压簧63及该垫片64来进行夹持,藉由该压簧63及该垫片64的夹持力,来让该可动端子结构60的接触电阻正常,使电流可正常导通;但使用该压簧63及该垫片64夹持,会使得该可动端子结构60的零件数量较多;同时该可动端子结构60的宽度也会较宽,使空间利用性较差。
综合以上原因,使得现有可动端子夹持结构仍存在有改良的空间,本发明人有鉴于此,乃积极研究,加以多年从事相关产品研发的经验,并经不断试验及改良,终于创作出本实用新型。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用弹簧片以取代现有技术使用压簧夹持,可减少零件的使用数量。
本实用新型的次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宽度较现有技术来的较窄,使空间利用性较佳。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是提供一种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装置于断路器内部,断路器包括有:
一连动机构,包含有连杆组件、固定架及连动杆轴,该连杆组件装置于该固定架上,并与该连动杆轴结合,且该固定架固定于该连动杆轴;
一可动端子结构,可动端子结构装置于该连动杆轴上,该可动端子结构包含有可动端子、支架导体及弹簧片,该弹簧片将该可动端子及该支架导体夹持固定。
进一步,弹簧片为弹性夹片,弹簧片的两侧夹片夹持于支架导体两侧,支架导体内侧设有可动端子,支架导体、可动端子及弹簧片通过销轴连接固定。
进一步,弹簧片两侧夹片设有固定孔,固定孔套接入销轴两端,支架导体、可动端子设有与销轴配合的贯穿孔。
进一步,断路器包括有:
一本体,包含有上座体与下座体,该上座体与该下座体是相互结合固定;
一开关机构,包含有把手及把手框,该把手与该把手框结合,该把手框与该连动机构呈连动关系;
一前端子结构,装置于该下座体上。
断路器利用该开关机构ON/OFF状态的切换,带动断路器内部机构作动;当该把手被推动到ON状态时,会使该连动机构产生作动,同时带动该可动端子结构与该前端子结构接触,让断路器形成电流通路。该可动端子结构使用该弹簧片将该可动端子及该支架导体夹持固定,藉由该弹簧片的夹持力,确保接触电阻正常,使电流正常导通;本实用新型改善了现有技术的零件数较多的问题,也使该可动端子结构的宽度较现有技术窄,空间利用性佳。
为了进一步了解本创作之特征及技术内容,请详细参阅以下有关本创作之详细说明与附图,然而所附图式仅供参考与说明用,并非用来对本创作做任何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现有技术装置于断路器立体分解图。
图2为现有技术的立体图。
图3为断路器立体图。
图4为断路器的部分机构与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的立体图。
图5为断路器部分机构与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的立体分解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断路器可动端子夹持结构的立体图。
图号说明:
本体 10
上座体 11
下座体 12
开关机构 20
把手 21
把手框 22
连动机构 30
连杆组件 31
固定架 32
连动杆轴 33
前端子结构 40
可动端子结构 50
可动端子 51
支架导体 5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士林电机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855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喷架
- 下一篇:一种手提风送式电动喷雾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