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定位夹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38902.X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7083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6 |
发明(设计)人: | 黄四平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霏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Q3/06 | 分类号: | B23Q3/06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44288 | 代理人: | 蔡碧慧,邓星文 |
地址: | 51085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定位 夹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夹具,尤其涉及一种定位夹具。
背景技术
目前,在产品加工过程中,需要对产品的各零件进行多次不同的加工,即需要将产品从零件区移送至加工区的指定位置,以进行下一加工步骤,现有常采用机械臂等作为移动机构,通过机械臂夹持零件而实现零件的移送,但由于加工区没有设置定位机构,在仅采用移动机构移送零件时,易存在以下缺陷:由于移动机构的机械震动易导致对零件的误推,而使零件发生位置偏移,导致不能对零件的准确位置进行加工,而使加工尺寸不精准等问题使零件变成次品。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定位夹具,其能实现零件的定位,以降低次品率。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实现:
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第一定位板、第二定位板和抵推组件,所述工作台形成有加工区;所述第一定位板和所述抵推组件分置于所述加工区的相对两侧;所述第一定位板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并形成有用于与外部零件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所述抵推组件包括抵推板和弹性元件,所述抵推板设置有用于抵推外部零件以使外部零件贴合于所述第一贴合面的抵推部;所述弹性元件用于提供促使所述抵推部保持抵推外部零件的弹性应力;所述第二定位板正对所述加工区的其中一端部并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第二定位板形成有用于与外部零件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进一步地,所述抵推板为弯折板,所述弯折板包括两抵推段,以及连接两所述抵推段的连接段;所述连接段可转动地安装在所述工作台上;两所述抵推段均设置有所述抵推部;所述弹性元件作用于其中一所述抵推段。
进一步地,所述连接段通过销轴销接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弹性元件为扭转弹簧,所述扭转弹簧套设在所述销轴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其中一转臂固定在所述工作台上,所述扭转弹簧的另一转臂固定在其中一所述抵推段上。
进一步地,所述弯折板呈V型。
进一步地,所述抵推段设置有轴承,所述轴承形成为所述抵推部。
进一步地,所述轴承的内圈通过螺钉固定在所述抵推段。
进一步地,所述抵推组件的数量为两个,所述两所述抵推组件分置于所述第一定位板的相对两侧,且任一所述抵推组件与所述第一定位板之间均设置有所述抵推区。
相比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
本实用新型通过第一定位板和抵推组件的配合,实现零件的其中一侧的定位,再配合第二定位板实现零件相邻另一侧的定位,即完成零件整体的定位,可降低移动机构对零件误推的现象,从而可对零件准确的部位进行加工,以降低次品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定位夹具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抵推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0、工作台;20、第一定位板;30、抵推组件;31、抵推板;311、抵推段;312、连接段;32、弹性元件;321、扭转弹簧的其中一转臂;33、抵推部;40、螺钉;50、销轴;60、第二定位板;70、外部零件;80、外部推送机构。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以及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描述,需要说明的是,在不相冲突的前提下,以下描述的各实施例之间或各技术特征之间可以任意组合形成新的实施例。
如图1-2所示的一种定位夹具,包括工作台10、第一定位板20、第二定位板60和抵推组件30,工作台10形成有加工区;第一定位板20和抵推组件30分置于加工区的相对两侧;第一定位板20固定在工作台10上,并形成有用于与外部零件70贴合的第一贴合面;抵推组件30包括抵推板31和弹性元件32,抵推板31形成有用于抵推外部零件70以使外部零件70贴合于第一贴合面的抵推部33;弹性元件32用于提供促使抵推部33保持抵推外部零件70的弹性应力;第二定位板60正对加工区的其中一端部并固定在工作台10上;第二定位板60形成有用于与外部零件70贴合的第二贴合面。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霏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霏鸿机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3890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