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船用气道可调气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0293.1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3455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2 |
发明(设计)人: | 徐新发;周谦;张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B1/34 | 分类号: | B63B1/34;B60F3/00 |
代理公司: | 无锡华源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32228 | 代理人: | 孙力坚,聂启新 |
地址: | 214082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船用气道 可调 气量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船舶设备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船用气道可调气量装置。
背景技术
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作为一种能够满足沿海潮间带滩涂使用要求的新型船舶,采用了具有特殊单头双尾的创新船型,实现了空气螺旋桨作为推进和垫升双重功能的创新方法。这种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除了能够用于潮间带上风电场检修、测量人员运输,国家海洋滩涂资源普查测量,滩涂海洋生物养殖操作等专门工作外,还能进一步拓展应用到我陆军在流冰期及浅水、滩涂及沼泽上使用的巡逻艇上。
为了使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能够在沼泽、滩涂等恶劣场所里使用,其船体采用了特殊单头双尾船型,且在船底中后部形成了一条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通道(气道)。通过一些特殊的方法,可以将空气螺旋桨产生的部分气流引入到这个气道内。再在气道内敞开的一面设置可开启和闭合的封门,用来使气道内的气流形成垫升力,抬起船体,减小船体对地面的压强,从而减小船体在滩涂、沼泽、淤泥等恶劣环境下滑行的粘性摩擦阻力。由于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将在不同的地面条件下滑行,地面的软硬程度不同,需要的垫升力也不同,相应地气道内需要的气量。为此需要能够调节气量大小的装置来适应和满足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在不同使用场合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人针对上述现有问题,进行了研究改进,提供一种船用气道可调气量装置,本实用新型利用电动推杆驱动封门位置的变化实现气道内的气量调节,其可以适应和满足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在不同使用场合的要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船用气道可调气量装置,包括用于封闭气道的封门,所述封门通过铰链支座与船体活动连接,使所述封门以所述铰链支座为旋转点启闭;于所述封门的外侧设置安装板,在所述安装板的两端表面均设置封门支座,所述封门支座与电动推杆的推杆输出端销接,所述电动推杆的尾部通过销轴与电动推杆支座活动连接。
其进一步技术方案在于:
各电动推杆支座固接于船体的表面,所述铰链支座设置于所述船体的侧面;
所述电动推杆的尾部以所述销轴为旋转点进行旋转运动;
所述电动推杆包括驱动电机、减速齿轮、丝杆、螺母及推杆输出端,所述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连接丝杆,于所述丝杆上螺纹连接螺母,推杆输出端与所述螺母固接。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如下: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方便,利用电动推杆的推杆输出端伸出或收回,从而达到封门的关闭或部分关闭,由此实现气道内气量的调节,满足了空气推进两栖滩涂沼泽船在不同场合的使用要求。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处于封闭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处于打开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处于部分封气状态的结构示意图。
其中:1、船体;2、封门支座;3、封门;4、气道;5、铰链支座;6、电动推杆;7、电动推杆支座;8、安装板。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
如图1所示,一种船用气道可调气量装置包括用于封闭气道4的封门3,封门3通过铰链支座5与船体1活动连接,使封门3以铰链支座5为旋转点启闭;于封门3的外侧设置安装板8,在安装板8的两端表面均设置封门支座2,封门支座2与电动推杆6的推杆输出端销接,电动推杆6的尾部通过销轴与电动推杆支座7活动连接。上述各电动推杆支座7固接于船体1的表面,铰链支座5设置于船体1的侧面。上述电动推杆6的尾部以销轴为旋转点进行旋转运动。
上述船体1为单头双尾式船型,在该船体1的前部为单船体型,中后部为双船体型,由此形状在船体1的底部构成是一条三面封闭、一面敞开的的气道4,在气道4的尾部为开口状态,上述封门3在关闭时覆盖于气道4的尾部,使引入气道内的由空气螺旋桨产生的部分气流形成垫升力。在本实用新型中电动推杆6包括驱动电机、减速齿轮、丝杆、螺母及推杆输出端,驱动电机的输出端通过减速齿轮连接丝杆(该减速齿轮包括安装在电机输出端的齿轮及安装在丝杆输入端的齿轮),于丝杆上螺纹连接螺母,推杆输出端与所述螺母固接。电机通过减速齿轮带动丝杆减速并作旋转运动,丝杆带动与其连接于一体的螺母沿丝杆轴做直线运动,使固定于螺母上的推杆随螺母作往复直线运动。
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工作过程如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未经中国船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船舶重工集团公司第七0二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0293.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