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池热控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2053.5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033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不公告发明人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彦君 |
主分类号: | H01M10/613 | 分类号: | H01M10/613;H01M10/625;H01M10/6551;H01M10/6568;H01M2/10;H01M2/02;B32B15/20;B32B15/085;B32B15/088;B32B27/34;B32B27/32;B32B27/06;B32B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01805 上海市嘉***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池 控制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成本低的电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单元、隔板;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内芯和电池内芯外部包裹的将电池内芯密封的密封膜,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密封膜至少部分外表面直接接触,并且隔板内设有流体通道。本实用新型将电池单元与隔板相互间隔设置形成一个或多个“三明治”结构,隔板将电池单元隔开,并且在电池单元之间形成流体通道,优选地,流体通道内的换热介质可以与电池单元直接换热。相比于现有技术,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成本低廉,换热效果更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电池热控制装置,尤其涉及一种结构简单、热传导效率高的电池热控制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池、尤其是可充电电池,是一种清洁、高效的动力源,其应用极为广泛。但是,众所周知,电池在工作、以及充电过程中会产生大量的热,一旦过热或者本身处于高温环境,则会对电池带来不利影响,甚至导致电池爆炸。尤其是对于机动车等使用领域,电池体积较大,电池散热缓慢,必须借助外部冷却系统来解决散热问题。
CN102683766A公开了一种电池冷却装置,将电池单元置于袋内,冷却单元插入到袋内,袋外部分与空气或者外部冷却流体之间进行热交换,从而将袋内电池单元热量带出。该方法中,冷却单元与冷却流体之间换热面积有限,而且冷却单元需要在袋内与电池单元热交换后将热量传导致袋外部分进行扩散,散热效果很差。
CN102117904A公开了另外一种电池冷却方法,在电池之间设置冷却板,冷却板周边设有环绕的冷却流体管道。这种方式具有更好的热交换效果,但是,类似地,电池单元产生的热量也仅通过有限的散热面积与冷却介质进行热交换,而且该方法导致电池组体积庞大,结构复杂。
可以看出,现有技术的冷却系统大多为间接换热,并且有着复杂的冷却路径,因此,在确保电池热控制效果的基础上,简化电池热控制结构、减小电池体积,是人们所期望的。
发明内容
针对目前电池热控制装置换热效果差、结构复杂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结构简单、换热效果好、成本低的电池热控制装置。
本发明所提供的电池热控制装置,包括:电池单元、隔板;电池单元包括电池内芯以及、电池内芯外部包裹的将电池内芯密封的密封膜,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密封膜的至少部分表面直接接触,并且隔板内设有流体通道。
其中,所述电池单元可以是包括一个电池内芯或含有多个电池内芯的电池组,并且可以是每个电池内芯均设有单独的密封膜,或者一个电池组共用一个密封膜。并且所述电池可以是一次性电池、可充电电池中的任意一种或几种。更优选地,所述电池单元优选为软包电池,更优选为一个或多个软包电池。
其中,所述电池内芯本身可以设有密封膜;但是所述电池内芯也可以不设有密封膜,而仅仅为能够实现电池功能的基本结构。
其中,所述电池优选为扁平形状,所述扁平形状优选为长度/厚度和宽度/厚度的值分别独立地至少为5,更优选为至少为10,更优选为至少为15,更优选为至少为50,更优选为至少为100。
所述隔板与所述密封膜之间的接触面可以是连续的或者间隔排布。
优选地,所述密封膜包含有第一金属层,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密封膜的至少部分表面直接接触。优选地,所述隔板采用第二金属形成。更为优选地,第二金属的腐蚀电位低于第一金属的腐蚀电位。其中,更为优选地,所述隔板的至少部分表面与所述密封膜中的第一金属层的至少部分表面直接接触。
优选地,电池的密封膜外层采用第一金属形成,隔板采用第二金属形成,第二金属的腐蚀电位低于第一金属的腐蚀电位。优选地,第一金属和第二金属均为铝合金,即作为第二金属的铝合金的腐蚀电位负于作为第一金属的铝合金的腐蚀电位。第一金属与第二金属直接接触,且均浸泡在具备导电功能的冷却介质中,第二金属作为牺牲阳极保护电池密封膜的第一金属层,从而防止电池密封膜腐蚀失效,保障电池单元的耐蚀性和寿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彦君,未经谢彦君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205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转向装置
- 下一篇:一种光伏逆变器绝缘阻抗检测电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