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2690.2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71323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兴;崔节明;王冠楠;路亭伟;程昌业;彭建升;董永胜 | 申请(专利权)人: | 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B10/00 | 分类号: | F23B10/00;F23M9/00;F23L9/00;F23M5/06 |
代理公司: | 北京集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7 | 代理人: | 李海建 |
地址: | 264006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效 燃烧 链条 锅炉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锅炉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
背景技术
层燃链条锅炉是一种非常成熟的锅炉型式,应用已有上百年,主要是供暖和工业供汽为主,发展历程经历了手烧炉、链条炉和抛煤机链条炉等多种型式。现在应用的主要结构型式有:固定炉排炉,链条炉排炉,抛煤机炉排炉,往复炉排炉及振动炉排炉等。
层燃链条锅炉因为其燃料适用性广、造价低,运行启停方便、负荷调节性强等特点,在我国工业应用和冬季供暖方面具有先天优势,经过数十年的发展,市场保有量巨大。据中国锅炉网的统计,我国现有锅炉高数大62.03万台,其中10吨/小时以上的燃煤小锅炉的数量占到三分之一。中国电器工业协会工业锅炉分会统计显示:我国锅炉制造企业数量为1500家左右,年产工业锅炉台数为1.5万台左右,其中40%是链条炉排锅炉,而容量大于35t/h的链条炉排锅炉产量占年锅炉产量的比例约为13%,计算可知约0.2万台,实际具有改造价值的锅炉存量多于1万台。
早期工业层燃锅炉的主要技术重点在于提高锅炉效率,解决锅炉的容量提升、燃料适应性、运行可操作性和安全性等方面的问题。对锅炉的大气污染物排放,尤其是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关注度不高。对于层燃锅炉的污染物排放的研究始于上世纪九十年代,不同研究人员进行了燃烧装置的脱硫最佳温度,减少烟尘排放,减少NOx排放等研究,开展了空气分级燃烧、燃料分级燃烧和烟气循环对NOx排放控制影响的研究。
目前,关于降低层燃锅炉污染物排放的工程实例主要集中除尘和炉外脱硫等,有部分锅炉考虑了应用SNCR脱除NOx方面,而对于层燃锅炉低NOx燃烧技术方面并没有改造工程的应用实例。目前国内层燃锅炉基本没有采用低氮燃烧技术,其大多数排放量在300~800mg/Nm3之间,随着国家环保要求的日益严格,这些锅炉都面临着改造升级的要求。迫切需要一种简单有效的低氮燃烧方式运用到层燃链条锅炉上。
因此,如何提供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以降低污染,是目前本领域技术人员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有鉴于此,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以降低污染。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包括炉体和炉排,所述炉体包括呈环形包围设置的前拱、后拱以及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炉排位于所述炉体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前拱和所述后拱之间,还包括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设置在所述前拱和所述后拱之间且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第二隔墙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墙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墙自所述前拱起始并向所述后拱的方向沿伸且越过所述第一隔墙,所述第二隔墙的顶端与所述后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炉体上且位于所述前拱以上的位置设置有二次进风口。
优选的,上述第一隔墙为垂直墙。
优选的,上述第二隔墙为水平墙。
优选的,上述第二隔墙自所述前拱开始至所述第一隔墙的上方为水平墙,自所述第一隔墙的上方开始至顶端倾斜向下。
优选的,上述前拱和所述后拱的内壁为光滑直线型。
优选的,上述前拱和所述后拱的内壁为S型。
优选的,上述前拱和所述后拱的内壁为抛物线型。
优选的,上述前拱遮盖所述炉排的比例不超过0.2。
优选的,上述后拱的顶端和末端的连线与所述炉排的夹角为5°至20°。
优选的,上述二次进风口的数量为2-20个。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高效低氮燃烧的层燃链条锅炉,包括炉体和炉排,所述炉体包括呈环形包围设置的前拱、后拱以及左侧壁和右侧壁,所述炉排位于所述炉体的下方且位于所述前拱和所述后拱之间,还包括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所述第一隔墙设置在所述前拱和所述后拱之间且位于所述炉排的上方,所述第二隔墙设置在所述第一隔墙的上方且两者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第二隔墙自所述前拱起始并向所述后拱的方向沿伸且越过所述第一隔墙,所述第二隔墙的顶端与所述后拱之间具有间隙,所述炉体上且位于所述前拱以上的位置设置有二次进风口。通过前拱、炉排、第一隔墙和第二隔墙以及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着火挥发区,通过炉排、第一隔墙、第二隔墙和后拱以及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主燃还原区,通过第二隔墙的顶端和后拱以及左侧壁和右侧壁围成炉渣燃尽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烟台龙源电力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2690.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蒸汽管路自动加水装置
- 下一篇:兰炭专用燃烧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