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源连接器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2718.2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620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李星佑;陈弘祐 | 申请(专利权)人: | 贝尔威勒电子(昆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2 | 分类号: | H01R12/72;H01R13/187;H01R13/115 |
代理公司: | 隆天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72003 | 代理人: | 李昕巍,郑特强 |
地址: | 2153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源 连接器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特别涉及一种电源连接器具有一结合两种不同材质的电源端子组以供传输较大电流。
背景技术
由于电子技术的发展,电子装置对电流的需要愈来愈大。因此电源连接器需要更好的电源端子以承受更大的电流。
为着更好的传输电流,电源端子需要以纯度较高的铜金属制成,以提供较佳的导电性,避免电力损失。然而,纯铜质较软、延展性良好,机械强度较差。因此需要另外提供较佳弹性的端子以夹紧插入的公端子或电性接触模块卡,以产生较佳的电性接触。此种方式可以是以铜合金制成。然而,较佳弹性的端子可能导致较大的插入力。再者,如何使两种不同材质的金属结合,同时可以传输较大电流,并且使端子紧密接触,是业界需要面临的课题。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主要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电源端子组,电源端子组具有较佳导电特性的外侧端子以传导较大的电流以及具有较佳夹持力的弹性端子以弹性地夹持插入的公端子或模块卡;此外,弹性端子以铆接方式固定于外侧端子,组装容易。
为达上面所描述的目的,本实用新型其中一实施例所提供的一种电源连接器,其包括一绝缘壳体及至少一电源端子组。绝缘壳体具有至少一端子容置孔。至少一电源端子组组装于所述至少一端子容置孔内;其中每一电源端子组具有一弹性端子、及一外侧端子,每一所述外侧端子具有一导接段、一位于该导接段一端的接脚段、及一位于所述导接段与所述接脚段之间的铆合段,该接脚段外露于该绝缘壳体。其中每一所述弹性端子具有一接合段、及一连接所述接合段的弹性段。其中所述弹性段包括一前弹性段及一后弹性段,所述后弹性段倾斜的连接于所述接合段,所述前弹性段由所述后弹性段倾斜地延伸并且朝向所述外侧端子的所述导接段。其中所述弹性端子的所述接合段固定地铆接于所述外侧端子的所述铆合段。其中所述弹性段的所述前弹性段常态地未接触所述外侧端子的所述导接段而形成一间隙;当一公端子或一模块卡插入时,所述弹性段的所述前弹性段被压接而接触于所述外侧端子的所述导接段。其中所述前弹性段与所述后弹性段之间形成一前转折点,所述前转折点被压接的距离大于所述前弹性段与所述导接段之间的所述间隙。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可以在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提供的电源连接器及其电源端子组,可以适用于传输大电流的电源连接器,弹性端子的弹性段提供较佳的夹持力,用以弹性夹持插入的端子或模块卡以确保良好的电性接触。外侧端子可使用较佳的导电性的材料以传输较大电流。弹性端子的接合段以铆接方式固定于外侧端子的铆合段,组装容易。
为使能更进一步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特征及技术内容,请参阅以下有关本实用新型的详细说明与附图,兹举出优选可行的实施例,然而所附附图仅提供参考与说明,并非用来对本实用新型加以限制者。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与模块卡的立体分解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分解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组的侧视图。
图5为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组的侧面剖视图。
图6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与未插入的模块卡的剖视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与已插入的模块卡的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请参考图1及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电源连接器与模块卡的立体图与本实用新型的一对电源端子组的立体图。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电源连接器100,其包括一绝缘壳体10与多个电源端子组20。绝缘壳体10具有多个端子容置孔12贯穿其前、后端。多个电源端子组20组装于所述多个端子容置孔12内。然而本实用新型的电源端子组20与端子容置孔12的数量可以是至少一个,数量并不限制于此实施例。
如图2所示,每一电源端子组20具有一弹性端子21及一外侧端子23。每一弹性端子21具有一接合段212、及一连接所述接合段212的弹性段211。每一外侧端子23具有一导接段231、一位于该导接段231一端的接脚段233、及一位于所述导接段231与所述接脚段233之间的铆合段232,该接脚段233外露于该绝缘壳体10。本实施例中,所述弹性端子21的接合段212固定地铆接于所述外侧端子23的铆合段232。本实施例中的该对电源端子组(20、20)具有相同的结构。然而,本实用新型并不限制于上述的结构,配合不同的电路板,外侧端子23的接脚段233可以具有不同弯折的形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贝尔威勒电子(昆山)有限公司,未经贝尔威勒电子(昆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2718.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