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2733.7 | 申请日: | 2017-05-16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4664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张传伟;周楷文;柴蓉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02C1/04 | 分类号: | B02C1/04;B02C13/06;B02C13/28;B02C13/284 |
代理公司: | 西安创知专利事务所61213 | 代理人: | 谭文琰 |
地址: | 710054 ***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破碎 物料 二次破碎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物料破碎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发展,人们对资源的需求逐渐迫切,资源的大量使用及浪费越发受到重视,能源的利用率越来越被关注。在燃料电池使用方面,需要燃料电池被粉碎到一定的粒径尺寸下才能保证燃料电池粉末的充分燃烧,以便产生更多的能源,提高燃料电池粉末充分燃烧的利用率,避免浪费。所以在燃料电池的使用中,对燃料电池粉末的破碎以成为燃料电池使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工作环节。燃料电池块料经过破碎后才能被输送进入下一环节进行加工和处理。破碎装置性能的好坏直接决定了物料破碎的效果。现有的燃料电池块料多采用磨盘结构碾压,或采用对辊机碾压,破碎后的燃料电池粉末粒径分布不均匀而且粒径较大,块料在破碎过程中破碎不完全,容易产生条状或者片状物体,作业效果难以达到理想状态,燃料电池破碎装置存在破碎效率低的缺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在于针对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设计新颖合理,采用破碎驱动机构带动破碎执行机构旋转破碎物料,具有提高物料破碎产量、物料破碎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的优点,便于推广使用。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内部设置有型腔的机体、设置在型腔内的破碎执行机构和设置在机体一侧用于带动所述破碎执行机构转动破碎物料的破碎驱动机构,所述破碎驱动机构由穿过机体与所述破碎执行机构连接的驱动轴、带动驱动轴旋转的皮带轮和与皮带轮传动连接且用于驱动皮带轮转动的电机模块组成,所述破碎执行机构由多个沿驱动轴周向均匀设置且朝向型腔开口方向的弧形破碎杆组成,多个弧形破碎杆远离驱动轴的一端形成敞口,机体靠近所述敞口的一端设置有与颚式破碎机出料端连通的通道,机体的底部设置有出料端口。
上述的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口内设置有用于过滤物料的滤网。
上述的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的内表面、型腔的内表面、滤网的表面、弧形破碎杆的表面以及颚式破碎机的静鄂板和动鄂板的内表面均镀有硬质陶瓷。
上述的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型腔的下部内表面为与弧形破碎杆弧度一致的弧形内表面,出料端口穿过机体的底部与型腔的下部内表面最低处连通。
上述的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端口为中空圆柱形结构,出料端口的直径为3mm~6mm。
上述的一种鄂式破碎机用物料的二次破碎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通道与机体加工制作为一体。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通道与颚式破碎机出料端连通,物料通过颚式破碎机一次破碎后进入二次破碎装置的型腔内,连续两次对物料进行破碎,逐级实现小粒径物料的精度需求,便于推广使用。
2、本实用新型沿驱动轴周向均匀设置且朝向型腔开口方向的多个弧形破碎杆,通过电机模块带动皮带轮转动,皮带轮转动带动驱动轴转动,进而带动多个弧形破碎杆转动,对一次破碎后的物料进行二次破碎,物料破碎颗粒粒径小且均匀,可靠稳定,物料破碎产量高,使用效果好。
3、本实用新型在机体的底部设置出料端口,限定了物料破碎颗粒粒径,小于出料端口尺寸的物料颗粒可排出,通过边破碎边产出的方式获取二次破碎后符合破碎颗粒粒径要求的物料,便于推广使用。
综上所述,本实用新型设计新颖合理,采用破碎驱动机构带动破碎执行机构旋转破碎物料,具有提高物料破碎产量、物料破碎颗粒粒径小且均匀的优点,便于推广使用。
下面通过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做进一步的详细描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
1—颚式破碎机;2—通道;3—型腔;
4—弧形破碎杆;5—驱动轴;6—皮带轮;
8—电机模块;9—滤网;10—出料端口;
11—机体; 12—静鄂板; 13—动鄂板。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科技大学,未经西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273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