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6382.7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567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5 |
发明(设计)人: | 刘玉鑫;李景;文道维;程广福;赵鹏;李长虹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N27/26 | 分类号: | G01N27/26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50040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香坊区***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流道式 介质 流动 条件下 材料 电化学 测试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
背景技术:
传统的材料电化学性能测试都是在测试溶液与试样相对静止的条件下进行的,而腐蚀介质在材料表面的流动会带来材料电化学性能的显著变化。为了评价材料在服役状态下真实的电化学性能,需建立动态电化学测试装置。现有的动态电化学测试装置大多通过试样在测试溶液中旋转实现腐蚀介质在材料表面的流动,往往具有相对速度无法测量、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电连接不稳定等缺点。
发明内容:为了实现在电化学测试溶液与试样相对流动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水箱(1)通过管路(3)与水泵(2)连接,水泵(2)输出安装三通(4),三通(4)分别连接两条回路,一路连接第一控制阀(12)后再连接到水箱(1),另一路先后连接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流量计(6)及第二控制阀(7) 后再连接到水箱(1),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中安装有电化学测试试样(9)、辅助阳极(10)和参比电极(11)。
工作原理:本实用新型由水箱(1)、水泵(2)、管路(3)、三通(4)、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流量计(6)、第一控制阀 (12)、第二控制阀(7)及电化学工作站(8)组成;通过水箱(1)、水泵(2)及管路(3)实现电化学测试溶液的循环并流经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装有电化学测试试样(9)、辅助阳极(10)和参比电极(11);通过电化学工作站(8)与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连接,实现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的电化学测试。
利用三通(4)将溶液的循环分为两个回路,每个回路分别有控制阀(12)及控制阀(7)控制流量;在水泵流量不变的条件下,流经试样的溶液流量可实现0到水泵最大流量的任意调节。
利用流量计(6)测定流经管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的流量,从而根据装卡试样处的截面积,计算得到电化学测试溶液流经试样表面的流速。
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静止不动,以保证三电极电解池(5) 与电化学工作站(8)电连接的稳定性。
技术效果:
获得了一种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本实用新型可在电化学测试溶液与试样相对流动的条件下,对材料进行电化学测试。该装置利用两个控制阀及流量计调节并测量流经试验管路的流量,从而实现介质流速精确监测、可控。该装置在电化学测试过程中,测试试样、参比电极及辅助阳极均静止不动,因此试样及电极与电化学工作站的电连接稳定可靠。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的描述
如图1所示,实用新型一种流道式介质流动条件下材料电化学测试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水箱1、水泵2、管路3、三通4、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流量计6、第一控制阀12、第二控制阀7及电化学工作站8。
如图1所示,水箱1通过管路3与水泵2连接,水泵2输出安装三通4,三通4分别连接两条回路,一路连接第一控制阀12后再连接到水箱1,另一路先后连接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流量计6及第二控制阀7后再连接到水箱1,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中安装有电化学测试试样9、辅助阳极10和参比电极11。
通过第一控制阀12及第二控制阀7控制两条管路的流量,在水泵流量不变的条件下,流经试样的溶液流量可实现0到水泵最大流量的任意调节;利用流量计6测定流经管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的流量,从而根据装卡试样处的截面积,计算得到电化学测试溶液流经试样表面的流速;流道式三电极电解池5静止不动,以保证三电极电解池5与电化学工作站8电连接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哈尔滨电机厂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638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