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7125.5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7734360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8-17 |
发明(设计)人: | 马忠仁;候刚;富小刚 | 申请(专利权)人: | 兰州百灵塑料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J1/10 | 分类号: | A61J1/10;A61J1/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恒高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49 | 代理人: | 刘洪京 |
地址: | 730000 甘***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纤维蛋白 排液 过滤海绵 无菌采血 本实用新型 袋体开口处 采血主管 过滤纱布 保护罩 玻璃珠 排液管 主管 采血 脱纤 海绵 排液管出口 步骤合并 工作效率 劳动成本 采血袋 连接管 塑料袋 一步法 袋体 管卡 体内 节约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包括袋体、海绵、玻璃珠、过滤海绵、排液主管和采血主管,所述袋体内装有海绵与玻璃珠,所述过滤海绵位于所述袋体开口处内部,所述袋体开口处分别连接设有采血主管与排液主管,所述过滤海绵与所述排液主管相连。排液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排液主管相连,所述排液管末端设有管卡,所述排液管出口外面套设有过滤纱布,所述过滤纱布外面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外面套设有保护塑料袋。本实用新型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避免了普通采血袋在使用中采血不利等各种问题,并加入了脱纤功能,将以往采血、脱纤的两个步骤合并为一步法,大大节约了劳动成本,提高了工作效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物采血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
背景技术
采血袋是常用的采血器具之一。目前普遍采用的是带针头的采血袋,在实际操作过程中针头很容易贴到血管壁而堵塞,导致采血不畅。现用采血袋的针头一般都细,采血速度较慢,采血时间一长针孔极易凝血而被堵塞,无法再继续采血。采血过程中,每换一次采血袋都会增加污染的风险,这种采血袋适合采集一只动物的少量血液时使用,不适合工业化采集整只小牛或整只羊的血。另外,目前使用的小牛血或羊血要求采集后,进行脱纤维处理后才能使用,现有的采血袋只能做到血液的采集,脱纤维过程需要将血液灌到别的容器里进行,这样就极易造成血液的污染,影响血液制品的质量。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和实际情况中存在的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包括袋体、海绵、玻璃珠、过滤海绵、排液主管和采血主管,所述袋体内装有海绵与玻璃珠,所述过滤海绵位于所述袋体开口处内部,所述袋体开口处分别连接设有采血主管与排液主管 所述过滤海绵与所述排液主管相连。
优选地,所述PVC袋还包括三通、罗伯特夹和采血管,所述三通的出口与所述采血主管相连接,所述三通的两个进口分别连接采血管,所述采血管末端设有罗伯特夹。
优选地,排液管通过连接管与所述排液主管相连,所述排液管末端设有管卡,所述排液管出口外面套设有过滤纱布,所述过滤纱布外面设有保护罩,所述保护罩外面套设有保护塑料袋。
优选地,所述海绵数量为8块。
优选地,所述袋体内放置140颗玻璃珠,所述玻璃珠的直径为1.4cm。
优选地,所述过滤纱布为200目滤布。
优选地,所述袋体下端设有悬挂孔,所述悬挂孔内设有提杆。
优选地,所述采血管和排液管热熔封口,采用辐照灭菌。
本实用新型动物无菌采血及脱纤维蛋白用PVC袋的有益效果是:
1、可根据动物个体的大小采用不同直径的PVC管作为采血管,可直接插入血管中,不存在管道堵塞的问题,保证在最短的时间内完成采血过程。
2、采血管可根据场地的需要设置不同的长度。
3、可以根据袋体的大小、动物个体的大小,在袋体上设置1--10个采血管,可满足几个动物同时采血。
4、袋体可根据动物个体的大小、数量来设置不同的容量。
5、袋体内放置8块海绵和140颗(直径1.4cm)玻璃珠,与血液充分接触后起到脱去纤维蛋白的作用。
6、连接排液管的打孔管的下端穿透一块海绵的中心,对分散的纤维蛋白块有截留的作用。
7、排液管的另一端有罩杯,用于保护收集全血的管口。
8、排液管的底部套有200目滤布的过滤纱布,对细小的纤维蛋白块有过滤作用,确保成品中不含纤维蛋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兰州百灵塑料制品有限公司,未经兰州百灵塑料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7125.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