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客运车辆停靠站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7180.4 | 申请日: | 2017-05-15 |
公开(公告)号: | CN20739196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5-22 |
发明(设计)人: | 苏永云;周和平;谭倩;于晓桦;黎冬平;邓军;莫一魁;曾松;吕杰;蒋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同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1C1/00 | 分类号: | E01C1/00;E01C1/04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唐致明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圳市龙华新区***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客运 车辆 停靠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客运车辆停靠站包括:至少一个单向通行的三车道及位于三车道两侧的站台,三车道包括用于不间断通行车辆的中间车道、用于车辆进出停靠位使用的边路车道,所述边路车道侧部设置有多个连续或间断的停靠位,停靠位与站台连通。通过设置三车道,使得一个方向的车辆可以不间断的快速行驶通过停靠站或若干车辆同时在停靠站内停靠及上下客,使得停靠站的吞吐效率与通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同时人行天桥或人行地下通道的设置使得停靠站做到人车分离,停靠站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单向三车道布置的方式,适应在道路单侧或双侧设置停靠站;对向三车道布置即对向设置客运车辆停靠站,适应双向通行道路在同一地点设置停靠站。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车辆停靠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客运车辆停靠站。
技术背景
现有的客运车辆停靠站,当车辆到站停靠时,往往会占用行车道使得后续进站的车辆需要等待前车开走方能进站,造成延误;现有一些停靠站设置两个或多个平行布置的站台及停靠位,可减少车辆排队进站时间,但存在如下的问题,非连接进出站道路的站台上的乘客进出停靠站,或者乘客需要在站台之间切换时,乘客必须横穿多条车行道,在行人横穿车行道的过程中客运车辆必须停下,一方面对于车辆和行人来说存在很大的安全隐患,另一方面,极大地降低了停靠站的吞吐效率与通过能力,也容易造成站内车辆拥堵,因此需要一种新型的停靠站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安全可靠,运转效率高的客运车辆停靠站。
本实用新型为解决其技术问题提供的一种技术方案是:
一种客运车辆停靠站,其特征在于:包括至少一个单向通行的三车道及位于三车道两侧的站台,所述三车道包括用于不间断通行车辆的中间车道、用于车辆进出停靠位使用的边路车道,所述边路车道侧部设置有多个连续或间断的停靠位,所述停靠位与所述站台连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三车道上设置有明显的车道标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边路车道与所述停靠位贯通。
作为上述方案的进一步改进,所述人行通道上设置有明显的方向标识。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停靠位与车道之间存在一倾角。
作为上述方案的改进,所述站台之间通过设置在停靠站上的专用立体人行通道连通,所述人行通道为人行天桥或人行地道。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技术效果是:通过设置三车道,使得一个方向的车辆可以不间断的快速行驶通过停靠站或若干车辆同时在停靠站内停靠及上下客,使得停靠站的吞吐效率与通过能力得到迅速提升,同时人行天桥或人行通道的设置使得停靠站做到人车分离,停靠站的安全性得到极大的提升。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的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做简单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第一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第二种实施方式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实施例和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构思、具体结构及产生的技术效果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以充分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方案和效果。需要说明的是,在不冲突的情况下本申请中的实施例及实施例中的特征可以相互组合。此外本实用新型中所使用的上、下、左、右等描述仅仅是相对图中本实用新型各组成部分相互位置关系来说的,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实用新型的限制。应当理解,此处所描述的具体实施例仅仅用以解释本实用新型,并不用于限定本实用新型。
在本实用新型的描述中,“多个”的含义是两个或两个以上,除非另有明确具体的限定。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同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同济交通规划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71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