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无线充电板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8997.3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277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08 |
发明(设计)人: | 王军华;代中余;方支剑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10 | 分类号: | H02J50/10 |
代理公司: | 武汉科皓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42222 | 代理人: | 胡艳 |
地址: | 430072 湖***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 无线 充电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无线电能传输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通用无线充电板。
背景技术
目前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已在手机、电动牙刷等小电器中广泛使用,无线电能传输标准也制定了三种,分别是Qi标准、PMA标准和A4WP标准。其中Qi标准和PMA标准所要求的无线电能传输共振频率在100kHz到350kHz范围内,但是A4WP标准所要求的无线电能传输共振频率是6.78MHz。不同标准对无线电能传输共振频率要求不同,因此采用不同标准的无线充电小家电所需的充电板也不同。导致了在使用几种不同小家电时,需要配备按照不同标准的无线充电板,造成资源浪费,使用起来也不方便。因此需要一种能够满足不同无线电能传输标准的通用充电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能适用不同无线电能传输标准的通用无线充电板。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通用无线充电板,包括:
充电板主体、电能变换模块、开关切换模块、电源模块和负载检测识别模块;
充电板主体上安装有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第一线圈、第二线圈、第三线圈的绕制方向相同;第一线圈按照A4WP标准制作,第二线圈按照PMA标准制作,第三线圈按照Qi标准制作;
电能变换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电能变换模块、第二电能变换模块和第三电能变换模块;第一电能变换模块连接第一线圈,用来向第一线圈输出满足A4WP标准要求频率的高频交流电能;第二电能变换模块连接第二线圈,用来向第二线圈输出满足PMA标准要求频率的高频交流电能;第三电能变换模块连接第三线圈,用来向第三线圈输出满足Qi标准要求频率的高频交流电能;
开关切换模块进一步包括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的一端分别连接第一电能变换模块、第二电能变换模块和第三电能变换模块,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的另一端连接电源模块;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还连接负载检测识别模块。
进一步的,第一线圈、第二线圈和第三线圈均采用铜漆包线绕制获得。
进一步的,第一电能变换模块、第二电能变换模块和第三电能变换模块均由AC/DC整流电路、DC/DC功率调节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构成,AC/DC整流电路、DC/DC功率调节电路和DC/AC逆变电路顺次相连。
进一步的,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均为单刀单掷开关。
进一步的,第一切换开关、第二切换开关和第三切换开关为E-TEN1021单刀单掷开关或SG-1021电源开关。
进一步的,负载检测识别模块包括RFID和/或蓝牙识别模块。
和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和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能适用按照不同无线电能传输标准准制作的无线充电小家电的充电要求,实现了多种小家电共用一个充电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2为电能变换模块的具体框图。
图中,1-充电板主体,11-第一线圈,12-第二线圈,13-第三线圈,2-电能变换模块,21-第三电能变换模块,22-第二电能变换模块,23-第一电能变换模块,3-开关切换模块,31-第三切换开关,32-第二切换开关,33-第一切换开关,4-电源模块,5-负载检测识别模块。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通过实施例,并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具体的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大学,未经武汉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899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