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49340.9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569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盛立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冠卓海洋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7D7/06 | 分类号: | B67D7/06 |
代理公司: | 上海森华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31318 | 代理人: | 谭建文 |
地址: | 201500 上海市***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输油 新型 底盘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输油臂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
背景技术
输油臂是一种在石化、粮油等港口专业码头广泛使用的专用设备,其主要功能是连接油船与岸上油管,完成油品的输送。其结构主要由支撑立柱、内臂、外臂、旋转接头、配重平衡系统等组成,结构多采用折叠式管道的形式,可保证根据船身高度变化而调整内、外臂的幅度,从而起到浮动作用,保障管道内的油品输送通畅。输油臂的立柱、支撑、内臂、外臂、旋转接头等用以平衡臂总成的平衡系统,内臂部分连接到立柱顶部,包括主平衡重横梁伸出部分,其中的旋转接头由多个旋转部件构成,用以联接内外臂部件进行有关动作,其中的平衡系统用以平衡外臂。工作时,在油品接卸过程中,主要采用复合输油软管连接油船与岸边输油管道的工艺,在实际作业过程中存在因潮汐及油船自身高度变化等原因造成输油软管的变形、挤压和磨损,给输油作业带来一定的安全隐患。因此,需要对原有卸油作业工艺和输油设备进行改进,提高油品作业的安全性。这其中,对底盘部分的要求尤为重要,底盘需要与码头牵引车配合使用,底盘前端与地面直接接触,这样在遇到上述情况时,无法保证设备重心在设计范围内,无法使其稳定运行。
因此,针对以上缺陷,需要对现有技术进行合理的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以上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该底盘上具有高度调节功能、输油臂平衡功能,能够适应输油高度变化,使得输油臂可较为平稳地进行输油工作,降低了输油臂接头的磨损率,在提高油轮上的油管接头的对接速度的同时延长了输油臂的使用寿命,此外底盘提升了自身的稳定性能。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包括立柱、输油臂、底盘本体,所述的立柱上端设置输油臂,立柱的下端设置于底盘本体上,立柱作为输油臂的支撑柱,底盘本体增强了立柱支撑的稳定性,其中,底盘本体上设置有液压总站、电控单元、油路输送机构、垂直高度调节机构、折叠梯、伸缩机构;
所述的底盘本体中,液压总站为输油臂及底盘本体提供液压驱动,电控单元控制油路输送机构的输送情况,油路输送机构为输油臂进行油路输送,垂直高度调节机构用于调节输油臂的输油高度,以适应输油过程中的高度浮动,折叠梯用于工作人员的行走,伸缩机构用于加强底盘本体的稳定性;
相应的,油路输送机构一端连接输油臂,同时为输油臂提供支撑力,提高了输油臂的输油平稳性;
相应的,伸缩机构至少设置有一个,伸缩机构包括固定杆和伸缩杆,伸缩杆通过固定杆固定在底盘本体下方,伸缩杆可进行上下伸缩以便调节埋于地下的深度;
相应的,伸缩杆内部设置有调节杆,调节杆可向伸缩杆两端进行伸缩。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的有益效果为:
该底盘本体上具有高度调节功能、输油臂平衡功能,能够适应输油高度变化,使得输油臂可较为平稳地进行输油工作,降低了输油臂接头的磨损率,在提高油轮上的油管接头的对接速度的同时延长了输油臂的使用寿命,此外底盘本体提升了自身的稳定性能。
附图说明
下面根据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设置由一个伸缩机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
1、立柱;2、输油臂;3、底盘本体;
31、液压总站;32、电控单元;33、油路输送机构;34、垂直高度调节机构;35、折叠梯;361、固定杆;362、伸缩杆;363、调节杆。
具体实施方式
一种输油臂的新型底盘,包括立柱1、输油臂2、底盘本体3,所述的立柱1上端设置输油臂2,立柱1的下端设置于底盘本体3上,立柱1作为输油臂2的支撑柱,底盘本体3增强了立柱1支撑的稳定性,其中,底盘本体3上设置有液压总站31、电控单元32、油路输送机构33、垂直高度调节机构34、折叠梯35、伸缩机构;
所述的底盘本体3中,液压总站31为输油臂2及底盘本体3提供液压驱动,电控单元32控制油路输送机构33的输送情况,油路输送机构33为输油臂2进行油路输送,垂直高度调节机构34用于调节输油臂2的输油高度,以适应输油过程中的高度浮动,折叠梯35用于工作人员的行走,伸缩机构用于加强底盘本体3的稳定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冠卓海洋工程有限公司,未经上海冠卓海洋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49340.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