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悬挂缸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0441.8 | 申请日: | 2017-05-17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6737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翁油来;丁志乐;于水生;吴建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辉达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F9/32 | 分类号: | F16F9/32;B60G11/26 |
代理公司: | 厦门市首创君合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35204 | 代理人: | 傅家强 |
地址: | 3620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悬挂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悬挂系统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车用悬挂缸。
背景技术
悬挂是保证车轮或车桥与汽车承载系统之间具有弹性连接并能传递载荷、缓和冲击、衰减振动以及调节汽车行驶中的车身位置等有关装置的总和,悬架最主要的功能是传递作用在车轮和车架之间的一切力和力矩,并缓和汽车驶过不平路面时所产生的冲击,衰减由此引起的承载系统的振动,以保证汽车的行驶平顺性,典型的悬挂系统结构由弹性元件、导向机构以及减震器等组成,弹性元件主要有钢板弹簧、空气弹簧、油气弹簧等,油气弹簧包括缸筒、可伸缩设置在缸筒中的活塞杆,活塞杆处于缸筒中的端部设置有活塞件,现有技术中的活塞件均由铜制成,使得活塞杆能在缸筒中良好的滑动,但是活塞件均由铜制成,生产成本高,有待进一步改进。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的悬挂总成的主缸。
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车用悬挂缸,包括缸筒、可伸缩设置在缸筒中的活塞杆,活塞杆处于缸筒中的端部设置有活塞件,所述活塞件包括设置在活塞杆端部的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外周面且与缸筒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环形体,所述环形体由铜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环形体的环形槽。
进一步的,所述环形体与基座过盈配合。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由钢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活塞件通过锁紧机构固定在所述活塞杆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锁紧机构包括形成在活塞杆端部固定用的穿孔,形成在基座顶面的螺孔和穿过螺孔和穿孔锁紧的螺栓,所述穿孔设置有与螺栓配合使用的螺纹。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顶面设置有防止环形体在活塞杆伸缩活动时脱落的挡板,所述螺栓穿过挡板将活塞件锁紧在活塞杆的端部。
进一步的,所述基座的顶面向下延伸形成有放置所述挡板的放置槽。
由上述对本实用新型的描述可知,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车用悬挂缸工作时,活塞杆可在缸筒中来回伸缩,活塞件设置在活塞杆处于缸筒的端部,活塞件包括设置在活塞杆端部的基座和设置在基座外周面且与缸筒内周面滑动接触的环形体,并且环形体由铜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活塞件不是均由铜制成,在保证活塞杆在缸筒中良好滑动的前提下,减少了生产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剖视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放大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通过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描述。
参照图1至图2所示,一种车用悬挂缸,包括缸筒1、可伸缩设置在缸筒1中的活塞杆2和设置在活塞杆2位于缸筒1中的端部的活塞件3,具体的,活塞件3通过锁紧机构设置在活塞杆2的的端部,锁紧机构包括形成在活塞杆2端部固定用的穿孔,形成在活塞件3顶面的螺孔和穿过螺孔和穿孔锁紧的螺栓33,进一步的,穿孔设置有与螺栓33配合使用的螺纹;
活塞件3包括基座31和环形体32,基座31设置在活塞杆2的端部,由钢制成,基座31的顶面设置有防止环形体32在活塞杆2伸缩活动时脱落的挡板34,具体的,基座31的外周面设置有用于安装环形体32的环形槽311,基座31的顶面向下延伸形成有用于放置挡板34的放置槽312,进一步的,螺孔形成在放置槽312中,挡板34形成有供螺栓33穿过的让位孔,螺栓33穿过让位孔、螺孔和穿孔将活塞件3锁紧在活塞杆2的端部;
环形体32设置在基座31的外周面且与缸筒1内周面滑动接触,具体的,环形体32设置在环形槽311中,进一步的,环形体32由铜制成,且与基座31过盈配合;
悬挂缸工作时,活塞杆2可在缸筒1中来回伸缩,活塞件3包括基座31和环形体32,基座31由钢制成,环形体32由铜制成,与现有技术相比,活塞件3不是均由铜制成,在保证活塞杆2在缸筒1中良好滑动的前提下,减少了生产成本,并且在基座31的顶面设置有挡板34,防止环形体32在活塞杆2伸缩活动时脱落。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较佳实施例而已,故不能以此限定本实用新型实施的范围,即依本实用新型申请专利范围及说明书内容所作的等效变化与修饰,皆应仍属本实用新型专利涵盖的范围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辉达机械有限公司,未经福建辉达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0441.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自控气弹簧
- 下一篇:一种新型多层电力管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