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散热低摩擦轴承座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4163.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2922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26 |
发明(设计)人: | 石世光 | 申请(专利权)人: | 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 |
主分类号: | F16C35/00 | 分类号: | F16C35/00;F16C37/00;F16N7/38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8402 ***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散热 摩擦 轴承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自散热低摩擦轴承座,属于轴承座领域。
背景技术
现代内燃机中的轴承座是用来支撑轴承和凸轮轴的构件。轴承座的材料一般都是专用的轴承座钢通过各种处理制作出来的,再好的轴承座钢也都有它们使用的极限温度。目前,轴承座上均没有设置散热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如果温度太高,很容易使得轴承座表面出现龟裂纹,温度太高的轴承座在遇冷的状态下也很容易出现龟裂纹,导致生产的产品出现变形、拉伤、粘模等情况,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缩短了使用时间。
而且,现有的轴承座上没有安装润滑装置,轴承座在与轴承接触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加大了磨损,缩短了轴承的使用时间,此外,现有的轴承座是通过螺栓与内燃机主体进行连接的,由于轴传动以及内燃机工作均会产生振动,故连接轴承座与内燃机的螺栓容易发生松动,轴承座固定的稳定性低,对轴的的传动也有很大的影响。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是提供一种自散热低摩擦轴承座,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使用方便,便于操作,稳定性好,可靠性高,延长了使用时间。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自散热低摩擦轴承座,包括降温机构、润滑机构以及底座机构,所述底座机构上端安装有润滑机构,所述润滑机构上端装配有降温机构,所述降温机构包括温控开关一、蓄电池、温控开关二、制冷器以及相变储能板,所述相变储能板安装在轴承座主体前端,所述轴承座主体上端装配有制冷器,所述制冷器左端设置有温控开关一、蓄电池以及温控开关二,所述温控开关一后端装配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后端设置有温控开关二,所述温控开关一、蓄电池以及温控开关二均安装在轴承座主体上端,所述润滑机构包括回流管、回流口、轴承孔、轴承座主体、轴孔、进油口、进油管、过滤网、箱盖、支撑块以及油箱,所述轴承座主体左端开设有轴承孔,所述轴承孔右端连接有轴孔,所述轴孔设置在轴承座主体右端,所述轴孔内部底端开设有进油口,所述进油口右端连接有进油管,所述进油管安装在箱盖左端,且穿过箱盖左端延伸至箱盖内部,所述箱盖安装在油箱上端,所述油箱内部右壁上安装有支撑块,所述支撑块上端装配有过滤网,所述油箱左端连接有回流管,所述回流管安装在回流口左端,所述回流口设置在轴承孔内部底端,所述底座机构包括安置槽、底座主体、安装孔、吸盘、连接板以及气缸,所述轴承座主体以及油箱均安装在底座主体上端,所述底座主体上开设有安装孔,所述底座主体下端设置有安置槽,所述安置槽下端安装有气缸,所述气缸下端装配有连接板,所述连接板下端设置有吸盘。
进一步地,所述蓄电池通过电线与温控开关二相连接,所述温控开关二通过电线与制冷器相连接,所述制冷器通过电线与温控开关一相连接,所述温控开关一通过电线与蓄电池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相变储能板设有两个,所述相变储能板对称安装在轴承座主体前后两端。
进一步地,所述支撑块设有两个,所述支撑块对称安装在油箱内部左右两壁上。
进一步地,所述安装孔设有两个,所述安装孔对称开设在底座主体上,且安装孔内部设置有螺栓。
进一步地,所述进油管通过固定圆环与箱盖相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油箱内部安装有循环泵。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的一种自散热低摩擦轴承座,本实用新型通过增加温控开关一、蓄电池、温控开关二、制冷器以及相变储能板,该设计可自动进行温度调节,提高了产品质量,提高了智能性,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座上没有设置散热装置,在使用状态下,如果温度太高,很容易使得轴承座表面出现龟裂纹,温度太高的轴承座在遇冷的状态下也很容易出现龟裂纹,导致生产的产品出现变形、拉伤、粘模等情况,降低了产品的质量,缩短了使用时间的弊端。
本实用新型因增加回流管、回流口、轴承孔、轴承座主体、轴孔、进油口、进油管、过滤网、箱盖、支撑块以及油箱,该设计减小了轴承与轴承孔之间的摩擦力,降低了磨损,延长了轴承的使用时间,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座上没有安装润滑装置,轴承座在与轴承接触的过程中产生较大的摩擦力,加大了磨损,缩短了轴承的使用时间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由于增添安置槽、底座主体、安装孔、吸盘、连接板以及气缸,该设计提高了安装的稳定性,防止螺栓发生松动,解决了现有的轴承座是通过螺栓与内燃机主体进行连接的,由于轴传动以及内燃机工作均会产生振动,故连接轴承座与内燃机的螺栓容易发生松动,轴承座固定的稳定性低,对轴的的传动也有很大的影响的弊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未经电子科技大学中山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41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侧链聚羧酸减水剂及其制备方法
- 下一篇:一种抗泥聚羧酸减水剂的制备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