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车用线束加工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4607.3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2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宗寒;赵崇智;沈抗勇;胡鉴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9C45/14 | 分类号: | B29C45/14;B29C45/26;B29C45/32;B29C45/40;H01B13/06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573 | 代理人: | 田建涛 |
地址: | 243000 安徽省马鞍山***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车用线束 加工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线束加工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车用线束加工装置。
背景技术
线束在目前的工业生产中应用非常广泛,线束是电路中连接各电器设备的接线部件,由绝缘护套、接线端子、导线等组成,线束在汽车上的应用尤其重要,汽车线束是汽车电路的网络主体,连接汽车的电气电子部件并使之发挥功能,没有线束也就不存在汽车电路。在目前,不管是高级豪华汽车还是经济型普通汽车,线束编成的形式基本上是一样的,都是由电线、联插件和包裹带组成,它既要确保传送电信号,也要保证连接电路的可靠性,向电子电气部件供应规定的电流值,防止对周围电路的电磁干扰,并要排除电器短路。目前的车用线束有很多都是通过注塑的方式来加工的,即将导线埋入注塑腔内,然后使用特种注塑机的对模具的注塑腔注射橡胶溶液,然后使橡胶溶液冷凝形成线束的外保护皮,以此完成对线束的加工成型。
现有技术中的线束由于注塑采用注塑的方式,因而在对线束的内部电性元件的固定上存在不牢固,注塑机注塑过程中注塑橡胶溶液容易从模具头进入到电性元件内侧,影响其导电性,而且在脱模过程中由于橡胶溶液的粘性导致脱模困难,使用极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车用线束加工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车用线束加工装置,包括上模块、下模块、中模块、定位杆和反向脱模筒,所述下模块的底面四角分别固定设置有四根定位杆,所述反向脱模筒设置有两个,且其分别固定设置在下模块上面的两端,所述上模块在与下模块上面定位杆和反向脱模筒相对应的位置设置有通孔,所述中模块设置为相互对称的两部分,所述中模块的四角分别设置有圆形通孔,所述中模块的两端分别设置有椭圆形通孔,所述中模块的内部中间依次均匀的设置有八个线束模具腔,所述中模块的一侧设置有圆形注塑口,所述中模块靠近圆形注塑口处设置有连接槽,所述连接槽的内部固定设置有线束卡块,所述圆形注塑口与连接槽之间连通,所述中模块内部靠近连接槽处设置有连接通孔,所述连接通孔内设置有线束卡槽,所述线束卡槽与线束卡块之间连通,所述连接通孔与线束模具腔连通。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的两端均设置有凹槽,所述反向脱模筒的底端固定设置在凹槽的最低端。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脱模筒设置为中空结构,所述反向脱模筒的内部底端固定设置有复位弹簧,所述复位弹簧的顶端固定连接限位板,所述反向脱模筒的两侧设置有滑槽,所述限位板延伸至反向脱模筒的外侧且与滑槽之间滑动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上模块与下模块的大小设置为相同。
进一步的,所述下模块内侧的凹槽设置为两阶,所述中模块的面积与凹槽中间的大小相对应。
进一步的,所在中模块之间的线束卡块的两侧均设置有密封垫。
进一步的,所述圆形注塑口与连接槽的孔径大小设置为相同,所述连接通孔的孔径大小设置为不大于连接槽的孔径大小。
进一步的,所述反向脱模筒的高度不低于上模块、下模块与中模块的厚度之和。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的高度设置为反向脱模筒高度的0.5-0.8倍。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1、通过将模具分成上模块、中模块和下模块三部分,从而使得线束在注塑过程中结合更为紧密,组装方便,而且能对线束的具体情况进行观察,避免线束模具腔内部出现注塑不完整,提高了整个线束生产的效率和整体质量。
2、通过在线束模具腔端部的圆形注塑口连通连接槽,在连接槽内部设置线束卡块,从而使得线束的端部在注塑过程中紧凑严密,避免注射橡胶溶液进入到线束电子元件内部影响产品的导电性,简单实用。
3、通过在下模块的凹槽内部固定安装反向脱模筒,在注塑完成后通过复位弹簧的作用,带动限位板将中模块从下模块的凹槽内挤出来,便于整个线束完成后的脱模,加快的生产速率,便于推广。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整体结构侧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中模块结构俯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反向脱模筒安装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线束模具腔端部结构剖视图。
图中:1-上模块;2-下模块;3-中模块;4-定位杆;5-反向脱模筒;6- 圆形通孔;7-椭圆形通孔;8-线束模具腔;9-凹槽;10-滑槽;11-复位弹簧; 12-限位板;13-圆形注塑口;14-连接槽;15-线束卡块;16-线束卡槽;17- 连接通孔。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未经马鞍山和田电子智控系统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4607.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气动环氧灌封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胶铁成型设备的铁框定位上料机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