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输液加热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4963.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57550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06 |
发明(设计)人: | 何骏;刘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徐州一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5/14 | 分类号: | A61M5/14;A61M5/44 |
代理公司: | 宿迁市永泰睿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64 | 代理人: | 徐晓燕 |
地址: | 2214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输液袋 本实用新型 加热装置 输液加热装置 保温夹 出液端 弹簧夹 倒锥形 加热片 输液架 漏口 支架 温度传感器 一次性用品 资源利用率 保温加热 低温药液 多次使用 均匀加热 输液支架 支架下部 加热圈 药液量 滴瓶 输液 体内 保证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输液加热装置,包括输液架本体、输液袋和保温夹,输液架本体上设有输液袋支架、加热装置和漏口,加热装置设在输液袋支架上,漏口设在输液袋支架下部。输液袋为倒锥形,底部设有出液端,出液端设有温度传感器孔。保温夹包括加热片和弹簧夹,加热片设在弹簧夹上。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液体在加热圈内进行均匀加热,并在滴瓶处再次进行保温加热,避免了低温药液直接进入患者体内。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可以多次使用,只有输液袋为一次性用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输液袋和输液支架采用倒锥形,在药液量较少的情况下,液压汇集到底部,保证输液正常进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设计医疗器械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输液加热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医疗行业的日益发展,对医疗器械的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一般的输液器在使用时,药液直接输注到人体内,一些体寒多病的患者身体无法承受药液带来的低温,甚至引发额外的并发症,尤其在冬季,药液的温度变得更低,这对于患者来说无疑是雪上加霜。所以一种可加热的输液架显得尤为重要。
现有技术中,专利201420793172.4 公开的加热输液袋。但是在输液过程中,药液会在滴瓶中存储一段时间,很容易使加热的液体冷却,而且输液袋为一次性用品,在输液袋上设置加热机构,成本较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背景技术提出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研究设计出一种输液加热装置,其目的在于:使药液均匀加热,温度适中;又能及时补充药液在输送途中的热量损耗,输液袋采用倒锥形设计,保证输液彻底,不会残留。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
一种输液加热装置,包括输液架本体和输液袋,其特征在于:还包括保温夹,所述输液架本体上设有输液袋支架、加热装置和漏口,所述加热装置设在输液袋支架上,所述漏口设在输液袋支架下部;所述加热装置包括加热圈、散热板和温度控制模块,所述加热圈设在输液袋支架和散热板之间,所述温度控制模块连接有温度传感器,用于监测药液的温度,温度传感器传输信号给温度控制模块,进而控制加热圈的工作;所述输液袋为倒锥形,底部设有出液端,所述出液端设有温度传感器孔;所述保温夹包括加热片和弹簧夹,所述加热片设在弹簧夹上,用于对液体进行二次加热。
优选地,所述加热片材料为不锈钢316,形状设定为弧形,保证与输液滴瓶的契合。
优选地,所述输液支架与输液药袋的形状和大小相匹配,保证加热的均匀。
优选地,所述输液袋支架的一侧设有可视孔,以保证医护人员观察药液的剩余量。
优选地,所述温度传感器与温度传感器孔之间以螺纹方式配合,保证其稳定性与安全性。
优选地,所述漏口直径大于出液端外径2mm~5mm。
优选地,所述温控模块的输出电压应不超过36V。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设计新颖,液体在加热圈内进行均匀加热,并在滴瓶处再次进行保温加热,避免了低温药液直接进入患者体内。本实用新型的加热装置可以多次使用,只有输液袋为一次性用品,提高资源利用率,输液袋和输液支架采用倒锥形,在药液量较少的情况下,液压汇集到底部,保证输液正常进行。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输液架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输液药袋结构示意图。
其中:1、输液袋支架,1-1、加热圈,1-2、散热板,1-3、漏口,2、温度控制模块,2-1、温度传感器,3、保温夹,4、输液袋,5、出液端,6、温度传感器孔。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徐州一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未经徐州一佳医疗器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496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