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开关重燃限制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5562.1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347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2 |
发明(设计)人: | 芮骏;唐春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H9/04 | 分类号: | H02H9/04;H01H73/18 |
代理公司: | 合肥和瑞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34118 | 代理人: | 任岗生 |
地址: | 23003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开关 限制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限制装置,尤其是一种开关重燃限制装置。
背景技术
基于电力运行和用电安全的需要,人们多在用电回路中串联连接有断路器,如目前正在使用的各种电力设施。这些电力设施中的断路器虽能有效地分断用电负载与电网的连接,却也存在着不足之处:当分断感性或容性负载时,储存在电感或电容中的能量会被快速地释放,并在断路器的断口两端产生快速恢复电压;此时,如果断口两端的恢复电压的速度高于断路器灭弧室绝缘的恢复速度,就会在分断的过程中出现重燃现象,由此而产生高倍数重燃过电压,造成对电力系统中电气设备绝缘的破坏。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为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能避免断路器分断时断口两端出现重燃现象的开关重燃限制装置。
为解决本实用新型的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为,开关重燃限制装置包括串联连接于回路中的断路器,以及与断路器的控制端电连接的控制器,特别是:
所述断路器的两端并联连接有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
所述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为串联连接的开关、阻尼电阻器和电容器,以及并联连接于串接的阻尼电阻器和电容器两端的氧化锌组件,所述开关的控制端与断路器的辅助开关电连接,用于控制器控制断路器分断时,断路器的辅助开关延时分断开关。
作为开关重燃限制装置的进一步改进:
优选地,开关为机械式触点开关,或电子式无触点开关。
优选地,阻尼电阻器的阻值为10-500Ω。
优选地,控制器为延时触发器,或微机综保装置,或单片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
相对于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
采用这样的结构后,当断路器分断时,既由于由阻尼电阻器和电容器组成的回路减缓了断路器开断过程中灭弧室断口两端恢复电压的上升率,又因氧化锌组件构成的过电压保护回路抑制了过电压的幅值,从而防止了断路器在分断感性或容性负载时产生的过电压,避免了断路器断口的重燃;使其可广泛地应用于用电回路中的断路器无重燃分断。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基本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优选方式作进一步详细的描述。
参见图1,开关重燃限制装置的构成如下:
断路器2的两端并联连接有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为串联连接的开关3、阻尼电阻器4和电容器5,以及并联连接于串接的阻尼电阻器4和电容器5两端的氧化锌组件6,其中,断路器2的控制端与控制器7的输出端电连接,开关3的控制端与断路器2的辅助开关电连接;其中的开关3为机械式触点开关(或电子式无触点开关),阻尼电阻器4的阻值为10-500Ω(由支路的电压等级确定),控制器7为延时触发器(可为电力出线柜中的微机综保装置,或单片机,或数字信号处理器,或微型计算机)。
使用时,只需将本装置中断路器2的一端与母线端子1电连接、另一端与负载端子8电连接即可。
本实用新型于正常运行时,断路器2和开关3均为闭合状态。当需要分断断路器2时,控制器7经其输出端向断路器2的控制端发出分断信号,断路器2于分断时其辅助开关也连同分断,由于断路器2的辅助开关的动作时间为毫秒量级,而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的动作时间仅为微秒量级,也即,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中的开关3的分断时刻远滞后于断路器2的分断时刻,在此滞后的时间段内,限制断路器断口重燃支路中的阻尼电阻器4和电容器5限制了断口处电压上升的速率,氧化锌组件6抑制住了断口处电压的最大值,从而使断口处的电压远小于断路器2灭弧室绝缘的恢复速度,杜绝了断路器2断口的重燃。
显然,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可以对本实用新型的开关重燃限制装置进行各种改动和变型而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精神和范围。这样,倘若对本实用新型的这些修改和变型属于本实用新型权利要求及其等同技术的范围之内,则本实用新型也意图包含这些改动和变型在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一天电气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556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