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钻铣一体刀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5609.4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6918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2 |
发明(设计)人: | 敬朝勇;刘小龙;张春生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华澳硬质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B51/08 | 分类号: | B23B51/08 |
代理公司: | 浙江五星国泰律师事务所33245 | 代理人: | 王磊 |
地址: | 310022 浙江省杭***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体 刀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铣一体刀具。
背景技术
现有的铣刀,只能铣板不能钻孔。在加工电路板板材时,要先用钻咀预钻孔,现有铣刀易产生爆边问题,排屑效率不高,产品的成品率降低,铣刀的寿命也不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涉及钻铣一体刀具,刀尖部设计为钻尖型,可直接铣板材,减少了钻咀先钻孔的工序,大大节约了生产成本。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钻铣一体刀具,包括:切削部及刀尖部,所述刀尖部设置于所述切削部的上部,为扁平状尖部;
所述切削部上设置有多条旋向统一的右旋或左旋的螺旋切削刃,还设置有与所述螺旋切削刃旋向相交叉的一条左旋或右旋的螺旋U形断屑槽,所述一条左旋或右旋螺旋U形断屑槽上包括多个U形断屑槽,每个断屑槽设置于相应的螺旋切削刃上,每条螺旋切削刃上设置有至少一个U形断屑槽。
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刀尖部的设置使得该刀具集钻、铣功能于一体,提高了铣削效率,同时,U形断屑槽为一条,较传统的V形断屑槽的排屑效率更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U形断屑槽的辐射方向与切削部的轴向构成夹角E,所述夹角E的范围为60°-89°。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该角度范围内的夹角E有助于排屑,过大或过小均不利于排屑。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切削刃的辐射方向与切削部的轴向构成夹角C,所述夹角C的范围为15°-4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夹角C过大,切削时易造成排屑不便,易产生振动,夹角C过小,不利于刀具的进给。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螺旋切削刃的条数为3-12条。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螺旋切削刃的条数过多,则排屑槽的空间小,不利于排屑,若螺旋切削刃的条数过少,则刀具的钢性较弱,刀具易折断,使用寿命不长;V形排屑槽的条数过少,则不利于排屑,其条数过多,则切削部的有效切削面积减少,不利于刀具的切削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尖部包括竖向平行设置的第一侧刀面和第二侧刀面,还包括斜向呈伞状设置的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第三后刀面及第四后刀面,所述第一后刀面、第二后刀面、第三后刀面及第四后刀面相交于公共顶点,所述第一后刀面邻接第二后刀面,邻接处为第一纵刃,所述第二后刀面邻接第三后刀面,邻接处为第一横刃,所述第三后刀面邻接第四后刀面,邻接处为第二纵刃,所述第四后刀面邻接第一后刀面,邻接处为第二横刃,所述第一侧刀面邻接第一后刀面及第四后刀面,所述第二侧刀面邻接第二后刀面及第三后刀面;
所述第一纵刃与第二纵刃之间构成第一定位钝角A,所述第一横刃与第二横刃之间构成第二定位钝角B。通过上述技术方案,刀尖部的设置使得该刀具集钻、铣功能于一体,提高了铣削效率,刀尖部上设置四个后刀面,构成有第一定位钝角A和第二定位钝角B,使整个刀具在使用时定位更准,切削力更强。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定位钝角A的范围为95°-175°。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定位钝角A的设置范围可使刀尖部的定位及切削精度提高,若第一定位钝角A的角度过大,易造成定位不准,钻孔效率降低,若其角度过小,则易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二定位钝角B的范围为150°-17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第二定位钝角B的角度过大,易造成定位不准,钻孔效率降低,若其角度过小,则易降低刀具的使用寿命,同时,第二定位钝角B与第一定位钝角A结合,可使刀尖部的定位更为准确,切削效率提高。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尖部的刀尖宽度D的范围为切削部外径的10%-2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刀尖宽度D过宽,则定位和切削的效果均不理想,排屑效果也欠佳,若刀尖宽度D过窄,则刀尖部易崩裂,使用寿命不长。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刀尖部与切削部连接的位置设有倾斜方向相反的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所述第一倾斜面邻接第一侧刀面,所述第二倾斜面邻接第二侧刀面。通过上述技术方案,第一倾斜面和第二倾斜面的设置可提高排屑效率及切削进给效率。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第一倾斜面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F,和所述第二倾斜面与水平面构成的夹角相等,夹角范围为10°-30°。通过上述技术方案,若夹角过大,则不利于排屑及进给,若夹角过小,刀尖部易崩裂。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华澳硬质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未经浙江华澳硬质合金科技有限公司;上海凯思尔电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5609.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服务器时钟热添加和热移除的方法
- 下一篇:应用调试装置与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