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9264.X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76667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7-31 |
发明(设计)人: | 陈秀萍;袁非;董春琼 | 申请(专利权)人: |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F9/007 | 分类号: | A61F9/007 |
代理公司: | 上海申汇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001 | 代理人: | 翁若莹;王婧 |
地址: | 200032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撕囊 刻度标识 截囊针 针杆 一次性 针尖 针套 本实用新型 截囊 针头 环形刻度 清洗过程 污染问题 指示部件 小切口 眼内炎 直角边 术后 磨损 锋利 器械 损伤 尖锐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第二针杆部分后端固定于针套前端,第一针杆部分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本实用新型为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能够顺利通过较小切口进入眼内,而且是一次性使用,不存在污染问题,减少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风险。同时由于针尖为一次性使用,可以保持针尖的尖锐,避免了重复使用器械在使用及清洗过程中的磨损。撕囊截囊针体为圆柱形,没有锋利的直角边,不会对切口造成损伤,刻度标识提高手术中撕囊直径的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用于眼科白内障手术。
背景技术
白内障是常见的致盲性眼病,在白内障手术日趋微创化的大趋势下,一个直径5.5~6mm的连续环形撕囊口对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操作、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等都非常重要,其成败将直接影响手术效果。目前临床中以撕囊镊为主,使用撕囊镊时需要左右开合,因此对切口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切口较小时撕囊镊无法充分张开则影响使用。白内障手术中当遇到浅前房的情况时,没有足够的操作空间,撕囊镊进前房操作较困难,容易导致撕囊无法顺利进行。实际操作中,撕囊镊对于过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操作也较困难,当撕囊失败时术者需要借助自制的截囊针来改变手术方式,耗费时间且容易出现术中并发症,自制截囊针的稳定性差。
目前临床中以撕囊镊为主,使用撕囊镊时需要左右开合,因此对切口的大小有一定的要求,切口较小时撕囊镊无法充分张开则影响使用。一个直径5.5~6mm 的连续环形撕囊口对白内障手术的成功操作、人工晶状体的长期稳定等都非常重要,有丰富经验的术者能够凭经验控制囊口大小,但初学者很难控制,尤其在微切口的白内障手术中,使用撕囊镊很容易出现撕囊口直径过大或过小的情况,同时部分白内障患者有浅前房的现象,使得操作空间小,这些都是对实施良好的撕囊和截囊的一种挑战。实际操作中,撕囊镊对于过熟期的白内障患者操作也较困难,当撕囊失败时术者需要借助自制的截囊针来改变手术方式,耗费时间且容易出现术中并发症,自制截囊针的稳定性差。而现有的截囊针均没有刻度标识,其针杆的弯曲角度为90度,过于垂直不利于实际操作,且为直角设置,容易与切口的隧道部分造成牵拉、摩擦,无刻度标识不利于初级手术医生对术中囊膜撕除大小的预估,容易导致撕囊直径过大或过小。
中国专利号201020557102.0公布了一种适用于白内障前囊膜的截囊针,对于眼科白内障手术起到了一定的辅助作用,但是在实际应用中因截囊针杆为直线型,操作者对撕囊过程不易掌控,且弧形的划膜尖也不利于操作者在撕囊过程中用力,可操控范围小。中国专利号20130249674.6公布了一种精细截囊针,其针杆的弯曲角度为90度,为直角设置,容易与切口的隧道部分造成牵拉、摩擦,给手术造成不便,且操作不慎时会对切口形成损伤,不利于伤口的愈合,90度过于垂直也不利于实际操作。目前的截囊针针杆部分没有刻度标识,不利于初级手术医生对术中囊膜撕除大小的预估,容易导致撕囊直径过小或过大,这都不利于白内障手术的顺利进行。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针对现有撕囊镊和截囊针在进行白内障囊外摘除手术连续撕囊时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兼具操作简单易掌控、手术成功率高、成本低易维护的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通过针头的尖刺部进行截囊、撕囊,杆部对角膜切口无挤压,且对切口大小要求低,大大降低手术难度,提高手术成功率。
为了达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带刻度标识的一次性撕囊截囊针头,包括针套以及固定于针套前端的撕囊截囊针,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撕囊截囊针从前到后分为针尖部分、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第二针杆部分后端固定于针套前端,第一针杆部分上设置环形刻度指示部件。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之间的夹角α为钝角。
更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之间的夹角α为135°。
优选地,所述的第一针杆部分和第二针杆部分的拐角处采用弧形过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未经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9264.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式双针头注射装置
- 下一篇:一种用于双眼皮手术用定型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