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卸钻机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59778.5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01264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章孝忠 | 申请(专利权)人: | 章孝忠 |
主分类号: | B65G47/34 | 分类号: | B65G47/34;B65G47/74 |
代理公司: | 杭州千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3246 | 代理人: | 童健 |
地址: | 321017 浙江省金华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钻机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玻璃水钻加工技术领域,涉及一种玻璃水钻的卸钻机。
背景技术
玻璃水钻是一种将人造水晶玻璃切割成钻石刻面得到的一种装饰辅件,这种材质因为较经济,同时视觉效果上又有钻石般的夺目感觉,因此很受人们的欢迎。
水钻在生产加工过程中,有一步骤是将水钻均匀排布吸附固定在塑料盘上,水钻尖端向下在平磨盘上进行磨抛光加工形成端面,因为一个塑料盘上可以排布几百甚至几千个水钻,所以可以大大提高加工效率。端面加工完成后,还需要将塑料盘上的水钻逐一从塑料盘上剥离下来,传统工艺都是人工剥离,比较费人工,且效率低下。近些年也陆续研发出了一些半自动卸钻机,但依旧存在效率不理想,卸钻不彻底,需要分次卸钻的情况。
一些卸钻机通过卸钻轮进行卸钻,加热后的工件具有一定的粘性,一定程度上会发生绕轮现象,需要人工实时监控卸钻过程。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针对现有的水钻加工过程中所存在的上述问题,而提出了一种能一次性卸钻完全,并且不会发生绕轮的卸钻机。
本发明的目的可通过下列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新型卸钻机,包括机架、输送装置、卸钻装置、输出装置以及将工件在进入卸钻装置之前加热软化的加热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卸钻装置包括与机架转动连接的压片轮、动力机构、至少一个卸钻轮和卸钻动力装置,压片轮和卸钻轮的轮面之间形成卸钻通道,卸钻通道的进口与上述输送装置之间设有过渡引导装置,该过渡引导装置包括夹压辊筒和用于引导工件顺畅过渡前行的第一引导件,夹压辊筒与压片轮之间形成引导通道,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和引导通道的入口之间、引导通道的出口与卸钻通道的进口之间均设有上述第一引导件,卸钻动力装置和动力机构分别驱动卸钻轮和压片轮相对于机架转动。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夹压辊筒与机架之间、各卸钻轮与机架之间均设有调节上述引导通道和卸钻通道夹压力的夹压调节机构,该夹压调节机构能控制对应的夹压辊筒或卸钻轮靠向压片轮并能被弹性推离。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夹压调节机构包括安装板,各卸钻轮和夹压辊筒分别转动设置在对应安装板的一端,安装板的另一端通过支点轴与机架转动连接,安装板与机架之间设有控制安装板绕支点轴自由转动使另一端靠向压片轮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卸钻轮的线速度大于夹压辊筒的线速度。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夹压辊筒的外周开设有环形的引导卡槽,上述第一引导件包括第一引导板,该第一引导板设置在引导卡槽内并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引导板的两端伸出引导卡槽并分别朝卸钻通道的进口和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延伸。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夹压辊筒的外周间隔开设有若干平行的环形引导卡槽,上述第一引导件包括多根第一引导杆,第一引导杆一一对应设置在在上述引导卡槽内,第一引导杆与机架固定连接,第一引导杆的两端伸出对应引导卡槽并分别朝卸钻通道的进口和输送装置的输出端延伸。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第一引导件的厚度小于引导卡槽的深度。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为扭簧。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第一弹性复位装置为调节板和调节杆,调节杆上设置有调节块和能沿调节杆自由滑动的推块,调节块与推块之间设有套设在调节杆上的弹簧,调节块与调节杆螺纹连接,调节板的一端与安装板固定连接,另一端抵靠在推块相对于弹簧的另一端。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卸钻轮有两个,间隔设置,卸钻轮的外周开设有环形的卸钻卡槽,两卸钻轮之间设置第二引导件,第二引导件的两头分别设置在两个卸钻轮的卸钻卡槽内,第二引导件与机架固连。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第二引导件包括两个半引导件,两半引导件相背的两端分别设置在两个卸钻轮的卸钻卡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第二引导件的两头延伸穿过对应卸钻卡槽。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所述的第二引导件为多根第二引导杆,同一卸钻轮上的卸钻卡槽有多个,多个卸钻卡槽平行间隔设置,上述第二引导件一一对应设置在卸钻卡槽内。
在上述的一种新型卸钻机中,两个卸钻轮分为位于卸钻通道前部的第一卸钻轮和位于卸钻通道后部的第二卸钻轮,第二卸钻轮的线速度大于第一卸钻轮的线速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章孝忠,未经章孝忠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59778.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