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1488.4 | 申请日: | 2017-05-19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974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19 |
发明(设计)人: | 姚玲玲;杨敏;孟得龙;杨苗;宋丹;刘得娟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B01L3/14 | 分类号: | B01L3/1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世誉鑫诚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8 | 代理人: | 魏秀枝 |
地址: | 100041 北京市石景山区***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离心管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实验室用具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离心管。
背景技术
目前,在化学领域和生物领域中,特别是生物化学和分子生物学的试验中,会用到离心管,其原理是:通过离心机对离心管内的溶液的离心,管内溶液悬浮在离心管内,在离心管的高速旋转下,由于巨大的离心力作用,使溶液内悬浮的微小颗粒以一定的速度沉降,从而与溶液分离开,现有技术的离心管,大多都是塑料材质和玻璃材质的,对一些高要求的生物制品,无法保证其无菌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离心机高速运转,会产生热量,造成离心管破裂,塑料材质的离心管含有不同的催化剂,对离心管内的溶液的检测产生影响,玻璃材质的易碎,不耐用,其热源也不易去除,同时如何更好的保证离心管的密封性也变得越来越重要。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离心管,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离心管,包括管盖、管体和压盘,所述管盖下端与管体连接,所述管体内部为管壁,所述管壁上端外壁设有管体螺纹,所述管壁上端中间设有密封槽,所述管体螺纹、密封槽与管体同心,所述管壁底部为椎体,所述椎体尖部对准管体中心。优选的,
优选的,所述管盖内部设有管盖螺纹,所述管盖上端设置有压盘,所述压盘通过大弹簧连接着密封盘,所述密封盘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垫,所述密封盘上端边缘安装有两个内卡扣,所述内卡扣对称。
优选的,所述管盖螺纹上端安装有两个滑道,所述滑道对称,所述滑道内部有凹槽,所述内卡扣安装放置凹槽中,所述滑道底部安装有小弹簧。
优选的,所述密封垫底部为圆弧状。
优选的,所述管体外表面设有刻度。
优选的,所述管盖外表面设置有按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通过离心管使用的是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在离心过程中,不易发生破碎,大多都是塑料材质和玻璃材质的,对一些高要求的生物制品,无法保证其无菌性;而且在使用过程中,由于离心机高速运转,会产生热量,造成离心管破裂,塑料材质的离心管含有不同的催化剂,对离心管内的溶液的检测产生影响,玻璃材质的易碎,不耐用,其热源也不易去除,而聚四氟乙烯材质制成离心管对里面的液体的检测不产生影响;本离心管壁上有刻度,使用方便;管盖和管体上部都有螺纹,且有密封垫,紧密封闭管口,管内液体不易漏出,本离心管实用性强,轻便,实用方便,可一次性使用,管壁有刻度,方便操作,同时在管盖上加有密封垫,对一下特殊液体可以进行特殊密封,确保液体丝毫不会露出,气味也不会溢出。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的主视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的管体剖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种离心管的管盖剖视图。
图中:1-管盖;2-按扣;3-管体;4-椎体;5-刻度;6-管体螺纹;7-密封槽;8-管壁;9-密封垫;10-密封盘;11-压盘;12-大弹簧;13-滑道;14-内卡扣;15-小弹簧;16-管盖螺纹。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请参阅图1-3,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实施例:一种离心管,包括管盖1、管体3和压盘11,管盖1下端与管体3连接,管体3内部为管壁8,管壁8上端外壁设有管体螺纹6,管壁8上端中间设有密封槽7,管体螺纹6、密封槽7与管体3同心,管壁8底部为椎体4,椎体4尖部对准管体3中心,管盖1内部设有管盖螺纹16,管盖1上端设置有压盘11,压盘11通过大弹簧12连接着密封盘10,密封盘10下端固定设置有密封垫9,密封盘10上端边缘安装有两个内卡扣14,内卡扣14对称,管盖螺纹16上端安装有两个滑道13,滑道13对称,滑道13内部有凹槽,内卡扣14安装放置凹槽中,滑道13底部安装有小弹簧15,密封垫9底部为圆弧状,管体3外表面设有刻度5,管盖1外表面设置有按扣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未经北京焕生汇生物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148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