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轨道板检测车以及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7093.5 | 申请日: | 2017-05-18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54227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2 |
发明(设计)人: | 毛庆洲;赵虎;范震;李志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1D15/10 | 分类号: | B61D15/10;B61K9/10;G01B11/24;G01N21/95;G01S17/08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志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71 | 代理人: | 史明罡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开发区大学园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轨道 检测 以及 系统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数据检测领域,具体而言,涉及一种轨道板检测车以及系统。
背景技术
目前,在国内高铁线路应用中,无砟轨道已经大量投入使用。在施工以及天气等因素的共同作用下,无砟轨道普遍存在离缝。离缝是板式无砟轨道特有的结构不平顺原因之一,在运营阶段,离缝会引起轨道板在列车荷载作用下将反复“拍打”充填层,造成充填层或者轨道板伤损,严重的将导致无砟轨道系统失效。轨道板板间离缝一旦形成就会造成较大的危害,会降低无砟轨道的耐久性,降低轨道的绝缘性能,削弱轨道的承载力,同时还可能会对无砟轨道的使用安全造成不利影响,严重的还会造成安全隐患。
然而,国内外目前对无砟轨道板离缝还停留在理论研究上,日常维护主要依靠人工目检的方式,但工务上道检查基本上是在夜间,采用辅助照明的方式人工目检,效率很低而且离缝对肉眼来说比较微小,夜间检查很容易漏检,效率较低。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轨道板检测车以及系统,能够自动化、智能化、高效且准确地对轨道板的离缝进行自动识别,避免人工夜间目检容易漏检的问题,减少了人力投入,增加了检测效率。
第一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检测车,包括:车轮、车架、车箱体、推杆、微处理器、以及与所述微处理器电连接的线结构激光器、旋转编码器以及服务器;所述车架的一端与所述车轮连接,另一端与所述车箱体连接,所述推杆设置在所述车箱体上,所述旋转编码器用于采集所述车箱体的移动速度,所述线结构激光器设置在所述车箱体的端部,且设置在所述车箱体面向所述车轮的端面,用于以与所述车箱体的移动速度匹配的频率采集轨道板与支撑层交界处表面的三维数据,所述微处理器用于获取所述三维数据,并将所述三维数据发送给所述服务器,所述服务器用于所述三维数据,判断是否产生离缝。
第二方面,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离缝与裂缝检测系统,所述系统包括轨道板检测车以及用户终端,所述用户终端与所述轨道板检测车的所述微处理器建立通信连接,用于接收初始化信息,并将所述初始化信息发送给所述微处理器,所述轨道板检测车放置在轨道板上,用于检测所述轨道板是否存在离缝。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了一种轨道板检测车以及系统,通过推动推杆使得放置在轨道上的轨道板检测车在轨道上移动,同时,旋转编码器采集车箱体的移动速度,线结构激光器采集轨道板与支撑层交界处表面的三维数据,微处理器将三维数据发送给服务器,服务器通过分析三维数据,判断轨道板是否产生了裂缝。传统的检测方法需要3人分别在轨道两侧同时检查,每小时大约检测3KM的轨道,而且很容易漏检,采用轨道板检测车来对轨道板进行检测,减少了人力投入,增加了检测效率,且简化了检测过程,自动化的检测不易漏检。
本实用新型的其他特征和优点将在随后的说明书阐述,并且,部分地从说明书中变得显而易见,或者通过实施本实用新型实施例而了解。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和其他优点可通过在所写的说明书、权利要求书以及附图中所特别指出的结构来实现和获得。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中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应当理解,以下附图仅示出了本实用新型的某些实施例,因此不应被看作是对范围的限定,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相关的附图。
图1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板检测车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板检测车的结构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线结构激光器获取轨道板两侧表面的点云数据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的结构框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相机标定拍摄的图像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横向拼接示意图;
图7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激光测距仪的结构框图;
图8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车箱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9是本实用新型第一实施例提供的报警装置的结构框图;
图10是本实用新型第二实施例提供的轨道板检测系统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汉宁轨道交通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7093.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密封式漏斗车底门
- 下一篇:轨道车辆间壁安装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