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风能汽车用蓄电池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69070.8 | 申请日: | 2017-05-20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89592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2 |
发明(设计)人: | 唐章凤;张武生;林友川 | 申请(专利权)人: | 赣州市创翔电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M2/10 | 分类号: | H01M2/10;B60K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41600 *** | 国省代码: | 江西;3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风能 汽车 蓄电池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蓄电池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风能汽车用蓄电池。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在一百多年的历史发展进程中,对工业的发展和人类的进步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到今天,铅酸蓄电池的应用更加广泛,全世界对铅酸蓄电池的需求达到80亿美圆以上。特别是近年来随着环境污染和能源危机的加剧,对电池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研制长寿命、大容量、性能稳定、使用方便的高档铅酸蓄电池一直是电池研究和制造领域的前沿课题。
目前,新能源电池在设计时,由于需要安装在风能汽车上,因而必须保证蓄电池的牢固性,由于现有技术中的蓄电池都是单体纯在的,安装在车辆上时需要单独设计一个架子,这样成本比较高,安装也不方便,因而亟待设计一种风能用汽车蓄电池,安全牢固,便于更换。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风能汽车用蓄电池,安全牢固。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风能汽车用蓄电池,其特征在于:包括电池壳,所述电池壳的上部带有开口,电池壳的宽度为蓄电池的宽度,两块蓄电池平放在所述电池壳中,所述电池壳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紧固带,所述紧固带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壳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两个螺栓与所述电池壳另一侧连接,所述电池壳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U形钢板,所述U形钢板的一端通过铰轴与所述电池壳的一侧铰接,另一端通过两个螺栓与所述电池壳的另一侧连接,所述U形钢板的上部固定有提手。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蓄电池采用方形蓄电池,每两块为一组,将两块蓄电池平放在电池壳内,通过紧固带将两块蓄电池与电池壳形成一体,通过U形钢板以及提手将电池壳进行移动放置,结构简单,本电池壳不止可以放置两块蓄电池,也可以放置多块,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所需电池组决定。通过本装置能够将蓄电池紧固的结合到一起,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复杂的路况,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
优选地,所述电池壳的侧壁设有四个电极柱过孔,电极柱过孔的孔壁上设有绝缘橡胶层。电极柱过孔一方面便于电极伸出连接,另一方面也起到固定蓄电池的作用。
优选地,所述电池壳的侧壁中间位置设有轴流风扇。使用可靠,无需人为操控,智能散热冷却,冷却通风效果好,有效的解决了蓄电池过热的问题。
优选地,所述U形钢板外包裹有防滑橡胶层。保护蓄电池。
优选地,所述电池壳的内部的侧壁上设有缓冲垫。保护蓄电池,防止彼此间发生剧烈碰撞。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相对于现有技术,通过本装置能够将蓄电池紧固的结合到一起,以适应新能源汽车复杂的路况,提高了蓄电池的使用寿命。本蓄电池采用方形蓄电池,每两块为一组,将两块蓄电池平放在电池壳内,通过紧固带将两块蓄电池与电池壳形成一体,通过U形钢板以及提手将电池壳进行移动放置,结构简单,本电池壳不止可以放置两块蓄电池,也可以放置多块,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所需电池组决定。本蓄电池提高了新能源汽车用的蓄电池外壳的耐冲击、抗震的机械性能,同时兼顾并提升其热稳定性能以及抗氧化和耐腐蚀的化学性能,进而增强蓄电池外壳的使用寿命,从而降低了其使用成本,为新能源汽车的使用提供良好的使用技术支撑。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如图1所示,一种风能汽车用蓄电池,包括电池壳1,所述电池壳的上部带有开口,电池壳的宽度为蓄电池的宽度,两块蓄电池平放在所述电池壳中,所述电池壳的上部两侧分别设有紧固带2,所述紧固带的一端与所述电池壳的一侧铰接,另一侧通过两个螺栓3与所述电池壳另一侧连接,所述电池壳的上部中间位置设有U形钢板4,所述U形钢板的一端通过铰轴与所述电池壳的一侧铰接,另一端通过两个螺栓与所述电池壳的另一侧连接,所述U形钢板的上部固定有提手5。相对于现有技术,本蓄电池采用方形蓄电池,每两块为一组,将两块蓄电池平放在电池壳内,通过紧固带将两块蓄电池与电池壳形成一体,通过U形钢板以及提手将电池壳进行移动放置,结构简单,本电池壳不止可以放置两块蓄电池,也可以放置多块,根据新能源汽车的所需电池组决定。
在本实用新型中,所述电池壳的侧壁设有四个电极柱过孔6,电极柱过孔的孔壁上设有绝缘橡胶层。电极柱过孔一方面便于电极伸出连接,另一方面也起到固定蓄电池7的作用。
为了能够对蓄电池进行冷却,所述电池壳的侧壁中间位置设有轴流风扇8。使用可靠,无需人为操控,智能散热冷却,冷却通风效果好,有效的解决了蓄电池过热的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赣州市创翔电源有限公司,未经赣州市创翔电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69070.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使用安全的锂电池
- 下一篇:用于电池模组的插销成组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