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通用型铅蓄电池外壳中盖成型模具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1185.0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7637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19 |
发明(设计)人: | 林智清 | 申请(专利权)人: | 泉州市华冠塑胶制品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21D37/10 | 分类号: | B21D37/10;H01M2/04 |
代理公司: | 泉州劲翔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35216 | 代理人: | 王小明 |
地址: | 362000 福建省泉州***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通用型 蓄电池 外壳 成型 模具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铅蓄电池外壳加工模具,尤其涉及的是通用型铅蓄电池外壳中盖成型模具。
背景技术
铅酸蓄电池具有放电时电动势能稳定的特点,被用作汽车、摩托车的主要动力源,不过其体积和重量较大,携带不方便。铅酸蓄电池的外壳一般包括壳体和中盖构成,中盖设置有正负接线端子的安装孔和若干加液孔。
现有铅蓄电池的正负接线端子主要有铜端子和铅端子两种。铜端子与铅端子除材料不同外,其形状也有明显的区别。如图1所示,铜端子大体形状呈柱状,具有内螺纹的螺孔位于下部,接线直接缠绕于铜端子的上部。如图2所示,铅端子大体形状呈L型,具有垂直通孔设有水平端,接线连接于垂直端的水平通孔,垂直端的顶部可增加一定位孔。因此,同一规格的适用于不同接线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接线端子安装槽有着明显区别,适于铜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接线端子安装槽呈圆孔状,适于铅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接线端子安装槽呈∩型,生产上述两种铅蓄电池中盖必须使用不同模具,提高企业的开模成本。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不足,提供一种结构简单的通用型铅蓄电池外壳中盖成型模具,可用来生产加工适于铅端子和铜端子铅蓄电池外壳中盖。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解决方案是:通用型铅蓄电池外壳中盖成型模具,包括上模和下模,下模包括有独立相互替换的第一下模子模块和第二下模子模块,上模包括有独立相互替换的第一上模子模块和第二上模子模块,第一下模子模块和第一上模子模块配合用于成型适于铜端子的∩型端子安装槽,第二下模子模块和第二上模子模块配合用于成型适于铅端子的∩型端子安装槽。
优选的,第一下模子模块呈∩型,包括有第一通孔和第一封闭件,第一通孔的上部具有台阶孔,第一封闭件无间隙地套装于第一通孔下部,一具有外螺纹的套圈无间隙套装于第一封闭件的上部,套圈与台阶孔的侧壁具有间隙;第一上模子模块也呈∩型,下部具有第一盲孔,第一封闭件和套圈向上延伸至第一盲孔的底面,套圈与第一盲孔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第二下模子模块呈∩型,包括有第二盲孔;第二上模子模块也呈∩型,包括第二通孔和第二封闭件,第二封闭件无间隙地套装于第二通孔且穿过第二通孔抵于第二盲孔的底面,第二封闭件与第二盲孔间具有间隙。
优选的,第二盲孔上部具有延伸至侧面的开放槽。
优选的,第二上模子模块还具有第三盲孔。
优选的,第二盲孔的底面具有凸起的锥台。
通过采用上述的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将成型接线端子安装槽的部分采用独立可拆换设计,实现了一套同时适于铅端子和铜端子铅蓄电池外壳中盖的加工生产,结构简单、使用方便、降低企业模具成本。
附图说明
图1为铜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铅端子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适于铜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下视轴测图;
图4为适于铅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下视轴测图;
图5为适于铜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上视轴测图;
图6为适于铅端子的铅蓄电池中盖的下视轴测图;
图7为本实用新型爆炸图;
图8为第一下模子模块和第一上模子模块的爆炸图1;
图9为第二下模子模块和第二上模子模块的爆炸图1;
图10为第一上模子模块的仰视图;
图11为第二上模子模块的仰视图;
图12为本实用新型的安装结构爆炸图;
主要附图标记说明:(1、中盖;11、安装槽;12、接线端子通孔;13、定位凸起;14、定位柱;2、上模;21、外框;22、第一上模子模块;221、第一盲孔;23、第二上模子模块;231、第二通孔;232、第二封闭件;233、第三盲孔;3、下模;31、分下模;32、第一下模子模块;322、第一封闭件;323、台阶孔;324、套圈;33、第二下模子模块;331、第二盲孔;332、锥台;333、开放槽;4、上模腔;5、下模腔;6、上固定框;7、下固定框)。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来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
本实用新型中所提到的方向用语,仅是针对说明书附图8和9的位置状态而言,上是指说明书附图8或9的上侧,下是指说明书附图8或9的下侧,因此使用的方向用语是用来说明并非用来限制本实用新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泉州市华冠塑胶制品有限公司,未经泉州市华冠塑胶制品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1185.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拉延模具
- 下一篇:一种冲压模具的压料芯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