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醋酸正丙酯的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1931.6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45197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6-05 |
发明(设计)人: | 江南;徐龙伢;孙海兵;林毓勇;朱向学;肖镱;王涛;陈福存;黄敏;江起培;严正芳;李刚;王涛;王翔;李旭东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百润化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7C67/08 | 分类号: | C07C67/08;C07C69/14;C07C45/50;C07C47/02;C07C29/141;C07C31/10;C07C5/333;C07C11/04;C01B3/56;C01B32/40 |
代理公司: | 南京申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4 | 代理人: | 王云 |
地址: | 210047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醋酸正丙酯 生产单元 氢气 二氧化碳生产 正丙醇 正丙醛 二氧化碳 乙烯 蒸汽 企业核心竞争力 一氧化碳原料 余热回收单元 原料混合单元 本实用新型 产品多元化 减少污染物 能量最大化 反应单元 分离单元 工艺废气 后续工艺 环保节能 缓冲单元 急冷单元 来源问题 下游装置 循环利用 压缩单元 原料供应 一氧化碳 制取 能耗 燃料 排放 生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醋酸正丙酯的装置,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包括原料混合单元、缓冲单元、反应单元、余热回收单元、急冷单元、压缩单元、分离单元、PSA单元、正丙醛生产单元、正丙醇生产单元以及醋酸正丙酯生产单元,利用二氧化碳制取乙烯、一氧化碳、氢气并将其产物作为下游正丙醛、正丙醇、醋酸正丙酯生产的原料供应;利用工艺废气作燃料增发蒸汽,既满足了本装置的能耗,又节省了蒸汽资源,做到了能量最大化的循环利用,减少污染物排放,环保节能,后续工艺为前工艺提供原材料氢气,提高物料的转化率,解决了下游装置对乙烯、氢气和一氧化碳原料的来源问题,完善了企业的产品多元化,提高了企业核心竞争力。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二氧化碳减排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利用二氧化碳生产醋酸正丙酯的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现代工业的发展,全球能源消费不断剧增,二氧化碳(以下简称CO2)的排放量(以碳计)由工业革命1860年前的0.4亿吨发展到1996年的60.4亿吨。到2100年,全球CO2总排放量预计将增加到360亿吨。世界各国己注意到非持续性能源生产与发展模式使全球环境所面临的危机。1997年12月制定的《京都议定书》,要求一些工业化国家在2008-2012年,将温室气体的排放量在1990年水平基础上平均减少5.2%。这些表明:最主要的温室气体CO2随着工业的发展而日益增多,加剧了人类生存环境的恶化;逐步削减温室气体的排放已经成为大多数科学家及政府机构的共识。因而,从能源、碳资源以及减轻CO2对环境污染等诸方面考虑,控制CO2的排放及加强CO2的开发利用都是一项具有重大战略意义的课题。
CO2既是最主要的温室气体,同时也是地球上分布最广、储量最丰富的碳一资源。据统计以CO2和碳酸盐形式存在的碳储量大约有1016吨,是已探明的煤和石油含碳量的1000倍。在油田气、合成氨、炼铁、水泥、发酵、火力发电站和制氢装置的副产气中也含有大量的CO2。CO2作为一种用途广泛的化工产品,可直接应用于饮料添加剂、超临界萃取剂、果蔬保鲜剂、低温制冷剂、油田助采剂、焊接保护气、抑爆充加剂、植物气肥、烟丝膨胀剂、树脂发泡剂等用途。另外,CO2作为重要的化工原料,通过化学加工可将CO2转化为具有较高经济价值的产品:如微细硅胶(白炭黑)、硼酸钠(硼砂)、轻质氧化镁、碳酸丙烯酯、邻羟基苯甲酸(水杨酸)、双氰胺(氰基肌)。
以CO2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一方面可以提供重要的工业原料乙烯,同时又可消除导致温室效应的CO2,是一个有工业应用前景的催化反应。计算分析证明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在热力学上是很有利的。这就为研究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提供了理论依据。1987年,Gnziev提出CO2的存在可以促进乙烷氧化脱氢制乙烯反应以后,国内外对CO2氧化乙烷脱氢制乙烯反应的基础研究工作即开展起来。
以CO2为原料进行综合利用的新工艺具有反应温度较低、能耗低、乙烯选择性高等优点。并可以充分应用天然气、油田气等非石油资源,已在国内外学术界、工业界引起广泛关注。CO2利用方法是一个具有环境和资源双重效益的绿色过程,对其进行研究具有重要的科学意义与工业应用价值。目前CO2用于化学品的合成,已工业化的主要包括:1、尿素2、水杨酸3、环状碳酸酯4、聚碳酸酯5、甲醇。工业消耗的CO2中,90%都是用于尿素的生产,产品结构较为单一,所以二氧化碳的利用和化学转化还需要进一步开发。国内尚未发现利用CO2和乙烷进行规模化生产的装置和方法。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百润化工有限公司,未经南京百润化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193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