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发动机可变压缩比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2678.6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87961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冯爽;解方喜;洪伟;苏岩;于岐;石卜从;赵海平;康尔凝;王耀东;邵珠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吉林大学 |
主分类号: | F02B75/04 | 分类号: | F02B75/04 |
代理公司: | 长春市恒誉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22212 | 代理人: | 李荣武 |
地址: | 130012 吉***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发动机 可变 压缩比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汽车发动机的可变压缩比的装置。
背景技术
发动机的压缩比是指活塞运动到下止点时的汽缸容积与活塞运动到上止点时的气缸容积之比,压缩比增加能有效的提高发动机的性能和效率。因为压力升高可以让气体的密度变大,分子间的距离也就变小,这样燃油分子和氧分子距离也就更近,燃烧速度就更快;压力升高使缸内温度升高,可以让气体分子运动速度加快,燃油分子和氧气分子更容易互相作用,混合气体更容易点燃。而且较小的燃烧空间可以较快的完成燃烧,燃烧过程加快也提高了性能。而过高的压缩比会使得暴震的频率增加,而且高的压缩比对燃油的品质提出来更高的要求。为解决这一难题,可变压缩比发动机可以实时改变发动机的压缩比,使得发动机在中低负荷情况下,采用高的压缩比来提高发动机的热效率和燃油经济性;在高负荷的情况下采用低的压缩比防止爆震的产生。
采用可变压缩比技术能够:
1.提升发动机的热效率,改善发动机燃油经济性;
2.适用于多元燃料驱动;
3.有助于降低排放;
4.提高发动机运行稳定性;
5.在保证动力性的前提下,能够使发动机排量进一步减小,结构更为紧凑,比质量更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通过改变发动机连杆机构,提供了一种内燃机无极可变压缩比连杆。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采用如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一种发动机可变压缩比装置,包括活塞销1、活塞体2、活塞孔座Ⅰ3、偏心套筒Ⅰ卡环4、偏心套筒Ⅰ5、活塞销卡环Ⅰ6、小连杆Ⅰ7、滑动销滑槽Ⅰ8、滑动销Ⅰ头部9、滑动销Ⅰ10、柱塞主体Ⅰ11、连杆加强筋12、大连杆13、供油通道14、柱塞主体Ⅱ15、滑动销Ⅱ16、滑动销Ⅱ头部17、滑动销滑槽Ⅱ18、小连杆Ⅱ19、活塞孔座Ⅱ20、偏心套筒Ⅱ21、活塞销卡环Ⅱ22、偏心套筒Ⅱ卡环23、大连杆小头24、限位块Ⅰ25、柱塞杆Ⅰ26、密封圈Ⅰ27、柱塞弹簧Ⅰ28、螺纹29以及孔槽30。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偏心套筒Ⅰ5、偏心套筒Ⅱ21 分别套在活塞孔座Ⅰ3、活塞孔座Ⅱ20中,并与活塞孔座间隙配合,活塞销1从偏心套筒Ⅰ5、偏心套筒Ⅱ21和大连杆小头24中穿过,且与两偏心套筒和大连杆小头24间隙配合,偏心套筒Ⅰ5、偏心套筒Ⅱ21将大连杆小头24夹在中间,同时活塞销卡环Ⅰ6、活塞销卡环Ⅱ22和偏心套筒Ⅰ卡环4、偏心套筒Ⅱ卡环23 将活塞销1与偏心套筒Ⅰ5、偏心套筒Ⅱ21限位。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小连杆Ⅰ7与小连杆Ⅱ19的上端分别套在偏心套筒Ⅰ5与偏心套筒Ⅱ21上,小连杆与偏心套筒为过盈配合,小连杆Ⅰ7和小连杆Ⅱ19的中下部开有滑动销滑槽Ⅰ8、滑动销滑槽Ⅱ18,滑动销Ⅰ10、滑动销Ⅱ16分别与滑动销滑槽Ⅰ8、滑动销滑槽Ⅱ18间隙配合并能够在滑槽内滑动,且滑动销Ⅰ头部9与滑动销Ⅱ头部17处直径大于滑槽宽度,从而将滑动销限位,而滑动销Ⅰ10与滑动销Ⅱ16另一端直径与滑动销直径相同,能够使滑动销从滑动销滑槽穿过。
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滑动销Ⅰ10与柱塞杆Ⅰ26头部开有的小孔过盈配合,能够使滑动销Ⅰ10从滑动销滑槽穿过后固接到柱塞杆Ⅰ26上,大连杆13中部加有一与大连杆连为一体的连杆加强筋12,在加强筋左端,柱塞主体Ⅰ11与连杆加强筋12左端上开有的孔槽30上的螺纹29相连接,液压油通过大连杆13上的供油通道14,经过连杆加强筋12上开有的油腔,最终到达液压柱塞,柱塞弹簧Ⅰ28将柱塞杆Ⅰ26与柱塞主体Ⅰ11壁面连接,限位块Ⅰ25通过螺母和螺栓与柱塞主体Ⅰ11连接,同时,密封圈Ⅰ27减少了高压油的泄露;同理,连杆加强筋12右端的结构及连接方式与左端相同。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发明作进一步的说明:
图1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结构剖视图;
图2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示意图;
图3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从图1中A处剖开的剖视图;
图4是本发明所述的可变压缩比装置中,液压柱塞工作前后活塞位置对比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吉林大学,未经吉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267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发动机前端轮系
- 下一篇:一种直接作用式燃油计量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