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连接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3531.9 | 申请日: | 2017-05-22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8045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09 |
发明(设计)人: | 王琦;杨耀克;王联长;蒲启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B4/00 | 分类号: | F16B4/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卓言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11365 | 代理人: | 王茀智,龚清媛 |
地址: | 325603 浙江省乐***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械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结构。
背景技术
现有的机电产品在进行装配时,其引出端多数从基体的孔道一侧插入,或者通过基体对引出端的抱紧力以保持引出端的装配位置,或者通过引出端两侧的锯齿卡置在基体的孔道中以保持引出端的装配位置,当引出端从基体的孔道中伸出时,孔道出口端极易在引出端的挤压和刮擦下产生碎屑,碎屑会影响机电产品的工作可靠性。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结构简单,连接可靠,且装配时不会产生碎屑的连接结构。
一种连接结构,其包括引出端1以及与引出端1配合的基体2;所述引出端 1包括引出端主体10,基体2包括与引出端主体10紧密配合的孔道22,孔道 22包括孔道进口端和孔道出口端,孔道出口端设置第二沉孔23,第二沉孔23 的内径>孔道22的内径,第二沉孔23与孔道22的连接处包括第一台面230,第一台面230从其内缘向其外缘逐渐远离孔道出口端形成斜面,装配时引出端1 从孔道进口端插入并从孔道出口端伸出。
优选的,所述第二沉孔23与孔道22配合成漏斗型结构,所述第一台面230,是斜率的绝对值恒定的斜面,或者是从第一台面230的外缘到内缘,斜率的绝对值逐渐变小的弧面。
优选的,所述引出端主体10一侧设置卡紧台11,引出端主体10通过卡紧台11与孔道22配合。
优选的,0<卡紧台11的高度≤引出端主体10外径的2/3。
优选的,所述卡紧台11的棱边均设置圆角,所述引出端主体10一侧位于卡紧台11对侧设置缓冲槽110。
优选的,所述第二沉孔23的内侧面与第一台面230的夹角为α,95°≤α≤135°。
优选的,所述引出端主体10一侧设置与孔道进口端外侧侧面配合的限位凸台12。
优选的,所述基体2包括设置在孔道进口端第一沉孔21,第一沉孔21的内径>孔道22的内径,第一沉孔21用于容纳限位凸台12。
优选的,所述限位凸台12的高度≥引出端主体10外径的1/2。
优选的,所述引出端1的引出端主体10一侧设置卡紧台11,引出端主体 10一侧位于卡紧台11一端外侧设置限位凸台12,引出端主体10通过卡紧台11 与孔道22过盈配合;所述孔道22的孔道进口端设置用于容纳限位凸台12的第一沉孔21。
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其包括引出端和基体,基体设置孔道,孔道包括孔道进口端和孔道出口端,孔道出口端设置第二沉孔,第二沉孔的内径>孔道的内径,第二沉孔和孔道的连接处包括第一台面,第一台面从其内缘向其外缘逐渐远离孔道的出口端形成斜面,避免引出端从孔道出口端伸出时,由于引出端的挤压和刮擦,使孔道出口端外侧的基体部分发生损坏产生碎屑的情况发生。此外,所述引出端主体一侧设置卡紧台,卡紧台与孔道过盈配合,使引出端与基体的配合更加稳定和可靠;所述缓冲槽便于卡紧台进入孔道时发生良性弹性形变,使引出端与基体的装配更加简便流畅;所述卡紧台的棱边均设置圆角,便于卡紧台进入孔道中,有利于减小卡紧台与孔道之间的摩擦力。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连接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图1的A部分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引出端的结构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基体的结构示意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引出端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图6是本实用新型基体的另一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1至6给出的实施例,进一步说明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的具体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连接结构不限于以下实施例的描述。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正泰电器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353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新型连接组件
- 下一篇:一种框架银幕框架固定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