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地铁候车诱导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6539.0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19693U | 公开(公告)日: | 2017-12-29 |
发明(设计)人: | 方鹍;刘志钢;王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工程技术大学 |
主分类号: | G09F13/04 | 分类号: | G09F13/04 |
代理公司: | 上海科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25 | 代理人: | 赵继明 |
地址: | 20162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地铁 候车 诱导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公共交通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地铁候车诱导装置。
背景技术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镇化加速发展,城市交通发展面临新的挑战。城市公共交通具有集约高效、节能环保等优点,发展公共交通是缓解交通拥堵、构建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优先选择。
现阶段公共交通主要以公交、地铁两种方式为主。随着公共交通系统的不断发展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市民愿意以公共交通工具作为出行的首选。但是,由于我国城市人口众多、人口分布不均等客观原因,造成部分站点地铁公交系统候车人数过多,特别是上下班高峰期,往往在地铁站内已经聚集了大量的候车乘客,而外面依然不断有乘客进入车站准备乘车,造成站内候车人数越来越多、人员疏导工作不畅的现象出现,不仅延长了乘客的候车时间,而且存在拥挤踩踏和消防疏散等安全事故隐患。在地铁站排队候车时选择候车区域时有较大的盲目性和经验主义。造成各候车区域排队长度不等、乘客密度不均的现象,不能有效的利用宝贵的空间资源。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克服上述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而提供一种地铁候车诱导装置。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
一种地铁候车诱导装置,该装置包括站台控制终端、安全门编号显示板、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和分流指示灯箱,所述的站台控制终端分别连接安全门编号显示板、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和分流指示灯箱,所述的安全门编号显示板为根据编号对应车厢拥挤程度显示不同颜色的光面板。
所述的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包括双向LED指示灯、指示控制器、文字信息播报面板和安全门数字显示面板,所述的指示控制器分别连接双向LED指示灯、文字信息播报面板和安全门数字显示面板,所述的站台控制终端连接指示控制器。
所述的双向LED指示灯包括多种颜色LED灯,所述的安全门数字显示面板内设有多种颜色LED灯。
所述的分流指示灯箱包括上下车指示灯、分流指示灯和分流控制器,所述的分流控制器分别连接上下车指示灯、分流指示灯和安全门编号显示板,所述的站台控制终端连接分流控制器。
所述的上下车指示灯包括多种颜色LED灯,所述的分流指示灯包括多种颜色LED灯。
所述的安全门编号显示板安装在各安全门前的天花板上,所述的分流指示灯箱镶嵌在安全门前候车区域地面中,所述的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镶嵌在候车区域走廊地面中。
所述的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表面覆有钢化玻璃薄板。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通过安全门编号显示板、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分流指示灯箱三大模块的组成,协同合作。通过已有技术的发展,可在地铁车站内通过相应模块的指示灯引导下,引导乘客向乘客密度低的车厢对应的安全门前候车,实现各车厢人员密度均匀分配,为乘客出行提供极大便利
2、亦可引导乘客向排队人数少的安全门前候车,极大地改变了地铁交通的排队方式,真正实现了智能化辅助候车,提高了地铁客运能力,能够有效缓解、疏导人流。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安全门编号显示板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分流指示灯箱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一个实施例的站台控制终端示意图。
其中:1、安全门数字显示面板,2、双向LED指示灯,3、文字信息播报面板,4、上下车指示灯,5-1、第一指示控制器,5-2、第二指示控制器,6-1、第一分流控制器,6-2、第二分流控制器,7、安全门编号显示板,8、站台控制终端,9、分流指示灯。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是本实用新型的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应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实施例:
一种地铁候车诱导装置,该装置包括站台控制终端8、安全门编号显示板7、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和分流指示灯箱,所述的站台控制终端分别连接安全门编号显示板7、综合性诱导指示灯箱和分流指示灯箱。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未经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653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