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高出光率紫外LED晶片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77107.1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6992139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09 |
发明(设计)人: | 郭政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新锐流铭光电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L33/22 | 分类号: | H01L33/22;H01L33/6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23867 广东省东莞市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高出光率 紫外 led 晶片 结构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LED晶片结构,尤其涉及一种高出光率紫外LED晶片结构。
背景技术
LED晶片为LED的主要原材料,LED主要依靠晶片来发光,因此,LED的发光效果及出光率很大程度上由LED晶片的结构决定。现有的LED晶片由于结构设计的限制,及使用过程中产生的高热量,导致出光率低、发光效果不符合要求,影响日常生活照明。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高出光率紫外LED晶片结构,结构设计合理,散热效果好,出光率高,发光效果好。
本实用新型为达到上述目的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高出光率紫外LED晶片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透明绝缘基板、及设置于透明绝缘基板上的若干LED晶片,其中,该LED晶片整体呈梯形体结构,且该LED晶片表面为凹凸状粗糙面;在该LED晶片外围设置有一透光传热窗口层,并在该透光传热窗口层与LED晶片之间预留有一散热空腔。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透光传热窗口层表面设置有一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胶层,并在该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胶层与透光传热窗口层之间填充有一荧光粉介质层。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所述透明绝缘基板中且位于LED晶片下方与散热空腔底部嵌入有一散热铜片,该散热铜片上端面与LED晶片下端面接触,下端面与透明绝缘基板下端面齐平。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所述LED晶片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变小,且该LED晶片的四个侧面分别为倾斜面。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为:
(1)通过在LED晶片的上方设置透光传热窗口层与散热空腔,在LED晶片的周边形成了良好的散热通道,降低了综合热阻,从而有助于LED晶片中心部分热量的导出,提高了出光率,且能大幅提升低色温LED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同时,由于LED晶片表面具有凹凸状粗糙面,使LED晶片表面粗糙化,主要作用是增加透射率,将满足全反射定律的光改变方向,大幅提高出光效率;
(2)通过高折射率无机纳米粒子胶层的设置,相当于为LED晶片增加了一个光学透镜,进一步提高了LED晶片的出光率,同时,防止荧光粉介质层外露,起到了保护荧光粉介质层的作用;同时,由于透光传热窗口层的设置,使荧光粉介质层远离LED晶片发热的集中区域,使荧光粉介质层的工作温度大幅降低,使荧光转换效率提高,且稳定性增加,解决了原有的出光较低,且色温漂移的现象;同时,有利于荧光粉介质层进行进一步散热,改善了荧光粉介质层的工作条件;
(3)通过散热铜片的设置,进一步改善发光光源LED晶片的散热性能,散热铜片的散热效果可使功率大大提高,从而达到理想中的高亮度低成本的照明光源,进而提高出光率与发光效果。
上述是实用新型技术方案的概述,以下结合附图与具体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做进一步说明。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剖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更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为达到预定目的所采取的技术手段及功效,以下结合附图及较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详细说明。
请参照图1,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高出光率紫外LED晶片结构,包括透明绝缘基板1、及设置于透明绝缘基板1上的若干LED晶片2,其中,该LED晶片2整体呈梯形体结构,且该LED晶片2表面为凹凸状粗糙面21,同时,该LED晶片2由上至下宽度逐渐变小,且该LED晶片2的四个侧面分别为倾斜面;在该LED晶片2外围设置有一透光传热窗口层3,并在该透光传热窗口层3与LED晶片2之间预留有一散热空腔4。
在本实施例中,透光传热窗口层3由具有透光和导热性能的固态材料构成,可采用蓝宝石或玻璃层等高透光率且耐温的透明固态材料层。通过在LED晶片2的上方设置透光传热窗口层3与散热空腔4,在LED晶片2的周边形成了良好的散热通道,降低了综合热阻,从而有助于LED晶片2中心部分热量的导出,提高了出光率,且能大幅提升低色温LED发光器件的使用寿命。由于LED晶片2表面具有凹凸状粗糙面21,使LED晶片2表面粗糙化,主要作用是增加透射率,将满足全反射定律的光改变方向,大幅提高出光效率。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新锐流铭光电有限公司,未经广东新锐流铭光电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77107.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脊状发光二极管
- 下一篇:具有电极结构的垂直型发光二极管以及发光二极管封装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