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1516.9 | 申请日: | 2017-05-23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04538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2-13 |
发明(设计)人: | 袁文帅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技术师范学院 |
主分类号: | E21D11/10 | 分类号: | E21D11/1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510635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黄土 隧道 外加 固结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
背景技术
黄土的湿陷性是黄土的一种特殊的工程地质性质。黄土具有在自重或外部荷重下,受水浸湿后结构迅速破坏发生突然下沉的性质。黄土湿陷性对人类工程活动的危害非常大,常使建筑物、渠道、库岸造成破坏。因此,在湿陷性黄土地区进行建筑时,要特别注意防止水的渗入,以保证隧道施工安全及营运隧道安全,但目前的黄土支护加固结构并不理想,仍然存在安全隐患。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使隧道顶部支撑土体上的雨水沿着水沟快速疏干,确保在隧道支撑范围内的水能快速排除,防止水渗入隧道顶部黄土,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及营运隧道安全。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该加固结构包括沿着隧道宽度方向在隧道上方的与山体地貌相适应的黄土表面铺设的横系梁,横系梁在隧道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位于隧道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横系梁的外侧是高于横系梁40-50cm的黄土坡面结构,在黄土坡面结构的朝向横系梁的内侧面有喷射混凝土结构,喷射混凝土结构与横系梁紧密结合,每相邻的两个横系梁之间一体连接有厚度为10cm的浇筑混凝土结构,浇筑混凝土结构的顶面与横系梁的顶面平齐,且浇筑混凝土结构、横系梁与喷射混凝土结构共同构成隧道顶部排水沟,多个等间隔分布的横系梁上设有沿隧道长度方向铺设的纵系梁,纵系梁沿着隧道宽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纵系梁与横系梁相重叠的位置设有伸入黄土内的孔,孔内设有钢筋,钢筋的上端与纵系梁和横系梁固定连接,钢筋的下端固定在黄土内。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进一步改进,在孔内的钢筋上套有钢筋保护件。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的有益效果如下:
(1)在隧道外采用锚杆加固,锚杆端支撑采用系梁,系梁隧道顶土体顺山体地貌设置,系梁两侧外扩500mm,使隧道顶部支撑土体雨水沿着支撑梁及扩大两侧混凝土结构形成的水沟快速疏干,确保地表水在隧道支撑范围内的水能快速排除,防止地标水渗入隧道顶部黄土,从而保证了隧道施工安全及营运隧道安全。
(2)采用钢筋保护件可以避免钢筋与孔内壁接触,从而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
通过以下的描述并结合附图,本实用新型将变得更加清晰,这些附图用于解释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
附图说明
图1为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的立面图。
图2为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的平面图。
具体实施方式
现在参考附图描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附图中类似的元件标号代表类似的元件。
请参考图1-2,所述的黄土隧道外加固结构包括沿着隧道1宽度方向在隧道1上方的黄土2表面铺设的横系梁3,横系梁3在隧道1长度方向等间隔分布,位于隧道1长度方向的两端的横系梁3的外侧是高于横系梁340-50cm的黄土坡面结构a,在黄土坡面结构a的朝向横系梁3的内侧面有喷射混凝土结构4,喷射混凝土结构4与横系梁3紧密结合,每相邻的两个横系梁3之间一体连接有厚度为10cm的浇筑混凝土结构5,浇筑混凝土结构5的顶面与横系梁3的顶面平齐,且浇筑混凝土结构5、横系梁3与喷射混凝土结构4共同构成隧道顶部排水沟6,从而可使隧道1顶部黄土2上的雨水沿着排水沟6快速疏干,确保在隧道1支撑范围内的雨水能快速排除,防止雨水渗入隧道1顶部黄土,从而保证了隧道1的施工安全及营运隧道安全。多个等间隔分布的横系梁3上设有沿隧道1长度方向铺设的纵系梁7,纵系梁7沿着隧道1宽度方向等间隔分布,纵系梁7与横系梁3相重叠的位置设有伸入黄土2内的孔8,孔8内设有钢筋9,钢筋9的上端与纵系梁7和横系梁3固定连接,钢筋9的下端固定在黄土2内,使得加固结构稳固、牢靠。在孔8内的钢筋9上套有钢筋保护件10,可以避免钢筋与孔内壁接触,从而延长钢筋的使用寿命。
以上结合最佳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描述,但本实用新型并不局限于以上揭示的实施例,而应当涵盖各种根据本实用新型的本质进行的修改、等效组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技术师范学院,未经广东技术师范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151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