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4128.6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6848545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1-05 |
发明(设计)人: | 黄小荣;王三;周新桃;张泽学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B7/00 | 分类号: | G02B7/00;G02B7/02;G02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汇泽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11228 | 代理人: | 程殿军,张瑾 |
地址: | 430223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高***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模块 自动 耦合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光模块耦合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数据的总量正大幅度增长,不断涌入的数据流量促使数据中心内数据传输速度的不断升级。越来越多的数据中心正在经历数据传输速度的改变,其内部传输速率正在从10G向着100G乃至100G以上演进,100G QSFP28 SR4光模块是实现100G传输速率的重要组件。对于100G光模块的基于COB封装的有源耦合方案中,如何实现透镜与激光器和光探测器更好的耦合是一个关键问题。
传统的透镜与激光器和光探测器的耦合是通过手动耦合来完成的,手动耦合的缺点在于:第一、耦合速度很慢,需要很长时间才能耦合一只产品;第二、结果不准确,手动耦合有很多人为的不确定性;第三、手动耦合有时并没有找到最好的区域,固定后长期的可靠性会有风险。此外还有一些自动耦合装置,但其工件只能在X、Y和Z轴旋转调整,耦合的的精度不高,稳定性差。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旨在用于解决现有的光模块耦合装置耦合精度不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是这样实现的: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包括耦合调节组件、用于固定透镜的上挟持组件、用于固定电路板的下挟持组件,所述耦合调节组件包括与所述下挟持组件相连的第一调节组件和与所述上挟持组件相连的第二调节组件,所述上挟持组件位于所述下挟持组件上方,所述第一调节组件包括横向调节平台、纵向调节平台、α角度旋转座、β角度旋转座以及θ角度旋转座,所述第二调节组件包括竖向调节平台。
进一步地,所述横向调节平台、所述纵向调节平台、所述α角度旋转座、所述β角度旋转座以及所述θ角度旋转座从下往上依次相连设置,所述下挟持组件固定于所述θ角度旋转座上方。
进一步地,所述下挟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θ角度旋转座上方的旋转平台,所述旋转平台的顶端设有用于放置电路板的卡槽。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的一侧设有用于调节所述卡槽宽度的螺纹旋钮。
进一步地,所述旋转平台的一侧固定有转接板平台,所述转接板平台上设置有串口通信转接板。
进一步地,所述竖向调节平台包括竖向导轨以及与竖向导轨滑动连接的调节台转接板,所述上挟持组件与所述调节台转接板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上挟持组件包括固定于所述调节台转接板上的转接块,所述转接块的底端远离所述调节台转接板的一侧固定有一压块,所述压块上设有用于放置透镜的凹槽。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块上还连接有一光纤跳线,所述上挟持组件还包括位于所述压块一侧的光纤跳线夹头,所述光纤跳线夹头上设有用于固定所述光纤跳线的光纤接口的孔槽,所述孔槽与所述凹槽相对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转接块的上端固定有沿纵向设置的微型导轨,所述微型导轨上具有一滑块,所述光纤跳线夹头与所述滑块的一侧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上挟持组件还包括一旋转杆,所述旋转杆穿过所述光纤跳线夹头与所述压块。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这种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通过第一调节组件和第二调节组件配合来调节电路板与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移进行找光耦合,耦合调节时可以从六个维度上进行调整,通过耦合调节组件使工件不但能在X、Y和Z轴旋转调整,还能在α角度、β角度和θ角度方向进行调整,能更精确调节光芯片与透镜之间的相对位移,增加耦合准确度,且装置操作简单,定位精度高,稳定性好,能够显著提高耦合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一种光模块自动耦合装置的整体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耦合调节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上挟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的下挟持组件的结构示意图。
附图标记说明:1-第一调节组件、11-横向调节平台、12-纵向调节平台、13-α角度旋转座、14-β角度旋转座、15-θ角度旋转座、2-第二调节组件、21-竖向调节平台、22-竖向滑轨、23-调节台转接板、3-上挟持组件、31-转接块、32-压块、33-凹槽、34-光纤跳线、35-光纤跳线夹头、36-微型导轨、37-滑块、38-孔槽、39-旋转杆、4-下挟持组件、41-旋转平台、42-卡槽、43-螺纹旋钮、44-转接板平台、45-串口通信转接板、5-安装平台。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工正源光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4128.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翻转导向式装载TO管座的工装
- 下一篇:金属陶瓷衬底及其制造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