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720586219.3 | 申请日: | 2017-05-24 |
公开(公告)号: | CN207095496U | 公开(公告)日: | 2018-03-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帆;沈炳华;董宝祥;王君伟;陈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杭州集益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B7/30 | 分类号: | G01B7/30 |
代理公司: | 上海精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31253 | 代理人: | 冯子玲 |
地址: | 310009 浙江省杭州市解***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接触 回转 角度 检测 装置 | ||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角度检测装置,尤其是涉及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电厂斗轮机在堆煤取煤过程中,已经有编码式悬臂回转检测装置,测量精度在0.10~0.20,在长期运行过程中,存在机械磨损导致测量误差积累,从而影响自动控制的可靠性,目前并没有较好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就是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提供一种定位悬臂的回转角度的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置控制单元,以及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与通信单元及设置在悬臂回转驱动马达处并用于测量悬臂回转驱动马达旋转数据的霍尔传感器连接,所述通信单元与斗轮机的PLC通信,所述箱体一侧设置若干个电缆口。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有益效果:本实用新型对斗轮机回转角度测量更精确,更可靠,从而提高斗轮机全自动控制的精准性。
附图说明
图1为实施例中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主视图。
图2为实施例中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俯视图。
图3为实施例中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右视图。
图4为霍尔传感器结构图。
图5为散热装置处局部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实用新型实现的技术手段、创作特征、达成目的与功效易于明白了解,下面结合具体图示,进一步阐述本实用新型。
实施例1:参见图1到图4,一种非接触式回转角度检测装置,包括箱体1,所述箱体1内设置控制单元2,以及通信单元,所述控制单元2与通信单元及设置在悬臂回转驱动马达处并用于测量悬臂回转驱动马达旋转数据的霍尔传感器连接,所述通信单元与斗轮机的PLC通信,所述箱体1一侧设置若干个电缆口3。
所述通信单元与斗轮机的PLC通过RS485通信。
箱体1主要用于安装固定内部检测装置本体作用,前部设置可开启的盖体结构,便于检修。数据处理模块(控制单元2)主要将霍尔传感器送来的电脉冲信号进行识别和计数,并将数据转换为RS485信号传输至PLC控制器。电缆口3主要用于电源线和信号线的连接。该装置的长度为280mm,宽185mm,高80mm。
霍尔传感器主要用于对悬臂回转驱动马达的转圈计数,产生脉冲信号发送至检测装置。霍尔传感器的长度为100mm,直径为18mm的柱状物。
该检测装置基于如下原理:回转驱动马达通过齿轮逐级放大驱动主驱动齿轮,再驱动回转机构,实现悬臂的回转。霍尔传感器安装于悬臂回转驱动马达,测量马达特定位置,马达正向转动一圈产生一个正脉冲,反向转动一圈产生一个负脉冲。脉冲信号即时送给数据处理模块进行马达圈数加减计数处理,并将计数信息通过RS485送到斗轮机的PLC,从而得到悬臂回转角度。
以我司的斗轮机为例,同等条件下,根据斗轮机马达驱动的原理,马达转动3900圈时,悬臂回转角度为180°,因此回转角度测量精度为:180°÷3900=0.046°。精度远高于0.1度~0.2度的编码器测量方式。同时,由于采用非接触方式,长期运行不会产生磨损等导致误差变大,精度降低的现象。
实施例2:结构同实施例1,区别在于,参见图5,所述箱体1内背离电缆口侧设置散热装置,所述散热装置包括壳体200,所述壳体200底部设置倾斜平台204,所述壳体200内设置风机202,所述风机202将箱体1内的空气从进风口203处吸入后通过排风口206排出,进风口203与排风口206的中心线重合,所述壳体200内顶部靠近排风口206处设置用于喷扫排风口的喷淋头201。所述壳体200底部设置排水管205,所述排水管205上设置阀门,作为箱体进风口的电缆口3处设置防尘滤网,风机与喷淋头均接于控制单元。
壳体顶部可设置一个小水箱,以供水给喷淋头。控制单元定时(可根据需要设置)控制风机及喷淋头工作。
空气从箱体进风口(电缆口)处进入箱体,然后通过风机从进风口进入并从排风口排出,利于散热,喷淋头用于喷淋排风口处,冲洗粉尘,积水从壳体底部的排水管排出。
以上所述仅为本实用新型的优选实施方式,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并不仅限于上述实施方式,凡是属于本实用新型原理的技术方案均属于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对于本领域的技术人员而言,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的原理的前提下进行的若干改进,这些改进也应视为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杭州集益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浙能嘉华发电有限公司;杭州集益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72058621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池尺寸检测装置
- 下一篇:便于检测的稳定型分光器